在铝挤压型材的生产过程中,总有难型材,生产难度大,成品率低,班产量低。那么如何控制难型材的挤出生产,产品出料大小对其使用有什么影响呢?下面说说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第一,疑难型材的分类。所谓难型材,可分为:薄壁厚、大悬臂、多腔、长翼边等。
壁厚:该产品在挤出生产过程中会无法挤出,容易变形(截面尺寸、形状、位置尺寸)。因为型材壁厚太薄,挤压比太大,对工艺参数要求高。如果某个参数控制不好,型材不会挤出,导致堵模;也是因为壁厚薄,模具设计难度更大,容易出现铝各个部位流速不均匀,导致挤压后型材变形,尺寸不符合要求。
大悬臂:开口尺寸超标。悬臂较大的型材通常是3倍以上的开口深度或3倍以上的开口尺寸。它的原理是腔体中空部分对应的应力支撑由开口处的金属承担,开口就会断裂。
多型腔:壁厚脱落。型材产品的型腔(5)过多,相应的模具工长会因模具受力而摆动,导致产品壁厚不均,一边薄一边厚。
翼边长度:不平行,角度调整。这类产品有型腔,型腔有翼边,但是太长,一边的长度超过50 mm,由于翼边的金属流动不好控制,翼边会弯曲。
第二,难型材的出料尺寸对其使用的影响。
1.首先,侧面的形状尺寸不够规整,不平行也不垂直。此类产品安装组装后有拼接缝隙和高低差;大部分产品的设计都是方方正正的,所以有平行和垂直的关系。如果不满足这些要求,必然会影响安装精度。
比如推拉门窗的中柱凸出,固定门窗的滑肚与对方的中柱和固定门拼接,平面不平整,就会有缝隙。如果没有拼接,其影响力会小很多;
推拉门窗封边开启后,与上固定和滑动拼接时会有较大的缝隙。设计时封边的开口比横料的宽度大0.4 ~ 0.6 mm。如果开口很小,小到与横向材料的宽度一样小,则横向材料不能插入或难以安装;
门窗上下推拉关闭是常见的,但由于滑轮只安装在下面,关闭后效果不大,可以用力掰下安装滑轮。
平门窗框翼边缘不平,扇翼边缘内缩。由于框料或扇料翼的边缘不平整,锯切后装配角有缝,因为切割型材时,大面是锯切时的定位面,定位面是倾斜的,所以切割角不准确。
平板门窗的中梃或边框拼接面凹凸不平,拼接后肯定会有缝隙。
2.其次,型材产品的装配尺寸。当产品尺寸出现问题时,会出现:无法安装;不易安装;以角码、角片、压线、盖板、锁杆的安装为例。
关于角码的安装,角码的大小与腔体大小一一对应。角码比腔小0.2-0.7mm,一般设计是0.3mm,这样比较好。但有实际公差,所以小差0.1mm,大差0.7 mm,缝隙太小装不进去,太大,背组不严密。影响实力。组装边角时,将边角粘住。
角件,图纸上有安装角件的尺寸,有的标有公差,比如洛基的图纸,有的没有公差。因为角件一般都是定制的,尺寸比型腔小0.5mm左右,所以角件的槽口尺寸比较宽松。
用户的要求是安装强度刚刚好,但在实践中无法满足用户的要求。但压线的基本条件必须是满足使用,可以安装(必要时使用皮锤),不能脱落(搬运时不会脱落)。方形压线的角度应为正,压线安装后应与框、扇、梃表面平齐。原理是压线可以向内倾斜,不能向外倾斜。0.5毫米的倾斜是可能的。在设计的时候,我们会留一个配合的空隙。比如洛基的压线,高度22,我们按-0.3mm开模。从而保证喷涂后安装上压线与框面平齐。
盖板和压线一样,可以安装,不能脱落。如有必要,使用皮锤将其敲入。
锁吧,Rokedi的GDR1404等。,与欧洲标准缺口尺寸,15/20尺寸相匹配。开模时设计尺寸为正公差0.2 mm,锁杆可在槽口内灵活移动。
第三,制作时注意项目。
1、第一次材料挤压。铝杆的挤压比较关键,操作要控制好。
对于容易堵模的薄壁型材,必须保证铝棒、挤压筒和模具的温度。调整挤压速度(挤压轴的前进速度相对较慢)。
对于具有大悬臂和长翼的型材,除了良好地控制工艺参数之外,还必须使用特殊的模具支撑垫。使用特殊的支撑垫是为了减少模具的弹性变形,防止模具的弹性变形影响金属流出速度。
2、正常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良好。并根据情况采取纠正措施。
牵引机的使用有助于调整型材出料速度,一次生产两个产品更明显。对于挤压后平面不平整的产品,采用矫正措施,常用石墨板(条)压制。角度调节垫,底部有斜面,用来调节角度。开口型材拉伸时,空腔内垫有垫块,可有效减少型材变形。
3.整形手术。这是后一个过程。如果之前的方法都失败了,我们就要一个一个的重塑。整形过程中使用整形机,要制作专用整形辊,提高整形质量。
综上所述,型材生产企业有必要对高难度型材的挤出生产进行控制。了解产品排放大小如何影响其使用,有利于我们控制产品生产。在制作高难度型材时,需要控制很多方面。这里只讨论挤压方面,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提高铝型材的质量。
佛山现代铜铝型材有限公司专业从事铝型材、铝制品、铝表面处理、铝加工、铝折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