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老茶市场少人问津 改良铁观音口味抢占市场

   2023-04-21 1310
核心提示:在鹏华镇苏厝村经营一家茶园的苏剑锋说,由于市场对老茶的青睐,每年都把品质好的铁观音储存起来做老茶,已经纳入他的考虑范围。除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做出不同口味的铁观音,苏剑锋还开始计划种植有机茶。。

这两年,老茶这个概念越来越熟悉了。今年年初,在厦门茶城举办了两岸老茶品鉴会。老茶的市场价值正在被重新评估,铁观音老茶开始走俏。那么,南安是否还有老茶的痕迹,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铁观音老茶的踪迹难觅

“大茶园里封了三四缸陈年铁观音。老人说,这是国营美丰茶场初建时,第一位师傅炒的茶。”黄旗涧生态茶园总经理黄告诉记者,他们的老茶已经有近5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茶场的第一代茶了。对于这些老茶,茶场的师傅会定期晾晒,以保存茶叶。“这些老茶的纪念意义大于市场价值,不对外销售。”

铁雄茶业,位于梅山镇,从事茶叶生意20多年,销售名单里没有老茶。“很少有顾客来了解老茶,我们也不卖。”铁雄茶业的老板黄筱琳说,如果顾客想买老茶,他会从罗东的老茶人那里买。“老茶人有40年最老的铁观音。价格也比较合理,质量也不输给同价位的新茶。”

去年4月,日春茶业推出了一款与老茶相关的产品,即陈年蜂蜜茶。本品结合陈年铁观音与冬蜜,用大地配方精心酿造而成。味道香甜,有解闷和调理肠胃的功效。上市后,受到了众多爱茶人士的喜爱。"这种产品的销售业绩一直很好."位于南安市呈贡街的日春茶叶店工作人员说。

在鹏华镇苏厝村经营一家茶园的苏剑锋说,由于市场对老茶的青睐,每年都把品质好的铁观音储存起来做老茶,已经纳入他的考虑范围。

除了一些专门开发老茶相关产品的茶企,在一些开业时间不长的店铺里,很难发现老茶的踪迹。记者咨询了南安市呈贡街的多家茶店,他们都表示不卖老茶。

老茶不是越老越好。

采访中,正在一家茶叶店喝茶的吴女士告诉记者,铁观音在她家存放了20多年,但从来没有处理过。这是陈茶吗?不知道还能不能喝,在市场上能卖什么价?

对于吴女士的疑问,在今年年初举行的两岸老茶品鉴会上,业内人士也进行了讨论,指出新茶已经过了3-5年的酸化期,茶叶稳定后有可能成为老茶。业内对老茶的基本要求是茶龄10年以上,含水率不超过10%,品质好。"霉变、酸化、含水量超标、内容物变质都不是真正的老茶."泉州茶叶专家连建设说,有些茶叶虽然寿命很长,但因为储存不好,基本不值钱。而且不是所有的茶叶收藏后都能变成老茶,老茶的产地也应该是好茶。

据连谏介绍,好老茶最突出的香气是木质香气和陈年香气。汤色橙黄明亮,入口清纯爽滑,香甜扑鼻。茶叶越陈越香。不仅是铁观音品种,大红袍、丹宗、普洱、龙井都可以作为老茶。

“市民家中所谓的老茶,一般都是未经处理的,大多不清楚茶叶的成分是否发生了变化。黄提醒市民,一定要鉴别茶叶的性质,才能判断是否可以冲泡。

黄认为,拥有多年老茶的人,可能茶艺师比较多,而且大多以收藏为主,而茶叶店经营者很少有自觉收藏老茶的。“市面上真正的老茶不多,老茶热很大程度上是市场炒作出来的。”

安溪长和茶业有限公司总顾问张良庆说,改革开放后,台湾茶文化与大陆茶文化互动,人们对老茶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受普洱热以及爱茶人士口味需求的影响,老茶逐渐成为一些资深茶客的心头好。

“目前销售老茶的企业主要是一些经营年限较长的茶企。如果市民有兴趣购买,可以关注这类店铺。”知情人说。

在鹏华镇苏厝村的山门阁茶场,记者见到了龙泉茶场现任负责人苏剑锋。黝黑的脸上带着一丝严肃,他熟练地摸着茶树。苏剑锋正拿着切茶机穿梭在一垄垄的茶苗间,和工友们一起将未完的春茶切下,迎接夏茶和秋茶的到来。

作为茶二代,苏剑锋表示,虽然开辟茶园、种茶很辛苦,但希望能给茶园带来技术突破和不一样的面貌。

提高铁观音的口感,抢占市场

1987年,苏剑锋出生在鹏华镇苏厝村。他家以养黑猪为生。大呼小叫的成年猪能给他家带来一年的收成,是他和哥哥姐姐们的最爱。

2000年初,猪肉价格暴跌,苏剑锋的父亲苏志强卖掉了养猪场所有的猪,开了一个20亩的茶园。“鹏华的气候不错,中性偏酸的土壤正好适合铁观音生长,所以父亲选择在这里种植铁观音。”苏剑锋说,他还小的时候,记得父亲说过,第一季采摘的一斤手炒毛茶,能卖到300多元。“作为一个制茶新手,能卖出这个价格,既是对铁观音的好行情,也是对老苏家茶的肯定。”

从此,家里做起了茶叶生意,苏剑锋也开始接触茶叶。茶季的时候,他跟着父亲上山采茶,还和父亲一起尝试新茶。

初中毕业后,想走出小山村的苏剑锋放弃学业,到省外从事移动通信工作。“年轻的时候,我想出去打拼。”苏剑锋回忆,回来之前在外面打拼了五年。“我修过手机,在通讯公司工作过,经营过商店。”

2007年,茶园规模慢慢扩大,父亲无法独自承担茶园生意,苏剑锋回到了家乡。“这几年,让我明白了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如果能把传统的制茶工艺和技术结合起来,或者通过技术改进改变茶叶的传统口感,将有利于茶园的长远发展。”苏剑锋说。

刚回国,苏剑锋就找了个制茶师傅学习制茶技术。掌握技巧后,他每年都会关注铁观音市场的口味变化。无论是酸的味道,还是青的,还是货真价实的铁观音,他都第一时间知道流行趋势。

在2009年的铁观音市场上,郑伟铁观音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其价格高于小青。苏剑锋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市场趋势,向其他老师傅求教,第一次尝试改变制作工艺,炒出了正宗的铁观音。

“要做一个正的铁观音,摇的程度要更足,多摇少凉,水要饱满,发酵的程度要比较彻底。”苏剑锋说,改变生产工艺花了很多成本和精力,最痛苦的技术改进是在2012年。

当时苏剑锋用的是四天采摘下来的新冷杉做实验。经过四天四夜的翻炒,他不断控制温度和绿度,终于实验成功。“按常规,四天新杉做的茶能卖十几万元,但因为实验失败,亏了近十万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苏剑锋还是觉得心酸。但根据市场趋势,及时改变了制作铁观音风味的做法,让龙泉茶场抓住了顾客的味蕾,每到茶季都迎来了一批正规的茶商。

联合农民组成合作社。

除了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做出不同口味的铁观音,苏剑锋还开始计划种植有机茶。

“山门阁原来的300亩茶园里,我们还种铁观音;彭岛村新开了近200亩茶园,我们将种植有机茶,制茶厂也已经准备好了。”苏剑锋说,新茶园还邀请了相关认证机构进行调研,并送土壤认证。

采访中,苏剑锋还带记者去了他在彭岛村的茶叶店。除了“龙泉”的招牌,茶店还有“胡景堂”的名字。苏剑锋告诉记者,“胡景堂”这个名字取自南安市胡景堂茶叶专业合作社,是由苏剑锋担任理事长,村里10多户农民联合成立的。

“作为一名村干部,我想通过合作社实现与村民共享财富的梦想。”苏剑锋说,合作社将统一种植、管理、储藏、包装,实现资源共享。

在苏剑锋看来,和过去养黑猪一样,茶叶是改变生活的物质,是生活的全部。“泡完茶,茶商堵门买茶的场景,最让他开心。”苏剑锋说,刚刚炒好的茶叶,就被上门的茶商抢走了。看到自己的茶叶有了好去处,家里的生意有了希望,这是最幸福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