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孩子在学校吃什么?菜谱是怎么确定的?这是很多家长关心的问题。此前,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今年首个预警,要求各地加强学校供餐管理,确保学校食品安全。记者近日前往省内多地,探寻新学期校园食堂的新变化。
菜单更丰富了
在学校用餐的学生人数增加了
18日开学第一天,上午11点,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食堂里,一股诱人的饭菜香味扑鼻而来。土豆烧排骨,香菇红豆炒青菜,大米粥开胃。食堂干净整洁,分为烹饪、食品仓库、餐具清洗消毒区。11点20分,学生们按照年级顺序进入食堂。
“学校用餐的学生大概有2000人,菜品都是6元标准。”该校副校长李利英表示,为了让孩子们吃到营养健康的食物,学校对食材的采购和进货都有严格的控制,食材都是经过质检和称重后才能入库。每周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后勤人员一起做食谱。
20日中午,记者走进姜堰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南校区的学生食堂。有1000多名学生在这里用餐。在老师的关怀下,吃饭井然有序,同学们吃得很好,大部分都能“光盘”。该校校长沈说,95%的学生都愿意在学校吃饭,就连住在附近的学生也不愿意回家吃午饭。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同学,他们都对食堂的饭菜赞不绝口。沈说,通过大数据的采集,解决了余额造假、更改通知挪用、食堂食材难以追溯等问题,让学校在原来的基础上,用同样的价格买到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菜肴,现在饭后有了更多的牛奶和水果。
水煮大虾,鸡腿菇煎蛋,炒菠菜,山药木耳排骨汤,这是22号南京樱花小学的午餐食谱。新学期,“学生膳食营养管理平台”在南京市玄武区31所拥有食堂的中小学全面上线。通过大数据整理出500多份常见的中小学菜单,建立了基本食材和营养成分数据库。学校食堂根据数据库做出符合营养标准的菜单。系统会对学校菜单进行智能评分,家长也可以看到菜单的营养成分。
自营食堂数量增加
让孩子吃得更放心。
此前,食堂外包是大多数学校的做法。这种模式可以规避学校的责任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然而,近年来不断有新闻报道称,一些学生食堂外包企业在食品采购和烹饪中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大大降低了学生饮食的健康性。
收回学生食堂进行自主管理,已经成为很多江苏学校的选择。常州市朝阳中学校长尹涛于2016年暑假收回学生食堂,将食品采购、烹饪制作等各个环节置于学校掌控之下。"我们采取学校自主管理、委托公司管理的模式."尹涛说,学校提供场地资源,负责食材采购、成本核算、菜品定价。招标专业餐饮公司负责招聘食堂工作人员,开展食堂运营服务管理,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这种模式既是公益性的,也是标准化的。
除了恢复自营,信息平台建设也在加速。去年以来,泰州姜堰区主动在“萨士多”上做“大文章”,确保全区学校食堂1.2亿元民生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尤其是“校餐惠民”食堂智能监管平台建立后,食材采购都是全区网上招标。目前网上供应商453家,网上交易“透明”,竞价完全公开。姜堰市教育局财务科科长徐景明说:“我们每天都在网上对全区83所学校的食堂上传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并发出预警。食堂采购差价大,管理成本高, 并且不再出现挤占学生伙食费的情况。"
南京玄武区的学校做出菜谱后,平台自动给出评价。“开学第一周,南京市洪山初级中学、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市樱花小学、南京市长江路小学都考了5分。有的学校4.5分,符合标准要求,但脂肪含量高,脂肪含量一栏会变红,食堂相关负责人会相应调整配餐。”南京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校长助理张伟打开手机。在“本学期学校用餐统计”一栏,学校的评价分数一目了然。此外,教育部门还可以通过平台的智能监控,查看学校厨房的实时卫生情况,实时监管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
家校合作
276所学校入驻平台。
“要保证校园食堂的饭菜安全,最重要的是引入家长监督的力量。”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只有让家长监督食堂的饭菜采购和上菜的全过程,食堂的所有信息才能真正公开透明。
为了实现食堂共管,徐州市侯集实验小学成立了家校管理小组。除了校园开放日,家长可以随时参观食堂。
常州朝阳中学有饮食委员会,由学校行政人员、老师、家长、学生组成。食堂每天对家长开放,家长志愿者和膳食委员会参与食堂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每天早上7点左右,学校、专业公司、供应商、家长对商品进行检验,并配备检测仪器,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安全。“每个月,我们都会重新召集很多聚会,制定下个月的食谱。多年来,食堂运营取得了学生99%的满意度。”尹涛说。
我省首批“阳光食堂”信息监管平台已在建邺区、苏州张家港、东台、泰州姜堰、高港区启动。目前已有276所学校进入省级统一平台。
下一步,我省将在试点的基础上,形成全省通用的平台架构思路,完成政府采购,加快平台开发,做好后续全省推广工作,加快调研起草中小学食堂标准化管理文件,让孩子们有一个更透明的餐桌,吃得安心。(王拓葛玲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