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关键时期,医疗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一批“硬核”企业勇于承担责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和供应物资,支援抗疫工作。
2月27日,南京市医保局下发通知,落实市指挥部要求,根据防疫抗疫期间医用耗材采购的相关规定,对疫情期间自愿提供紧缺医用防疫物资的南京汇金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南京诺沃赞科技医疗有限公司、江苏于越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上海宋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131种产品,开通备案绿色通道,即日起可在南京市招聘医用耗材(药品)。同时,河南一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南京奥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产品将由阳光网直接采购。
1月30日,南京医药集中采购保障中心发布《关于组织防护性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的公告》,提出“对南京市未中标的生产(配送)企业,能够积极提供防护性医用耗材的,以及能够提供相关生产资质并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开通产品备案绿色通道并纳入南京市医用耗材采购目录”。2月14日,根据市指挥部要求,南京市医保局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用耗材采购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相关规定。公告和通知发出后,许多企业积极响应。
主动承担责任,保证低价供应。“我是宜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第一名管理层员工,2月1日到南京。从2月3日开始,我和我的团队开始给南京的医院送口罩。我的团队每隔一天就要往返于河南和南京之间……”这是河南一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打给南京市医疗保障局的电话。经过协商,公司派专人将物资运到南京,送到医院。此外,还提供了一些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防护靴和一次性医用帽。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工人工资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企业仍然坚持按原价保质保量供应。
“硬核”捐赠,彰显企业责任。“你好,我在国外参加一个展销会,买了1500个3MN95专业口罩,想通过捐赠渠道寄回国内……”一个电话打到了南京市医保局,打电话的是南京汇金然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九仙,疫情刚开始,她很着急。她放弃了在国外买的其他所有物品,换上了1500个专业的医用防护口罩,带回国内提供给医疗机构。不仅如此,我在报道中看到戴口罩的医护人员脸上皮肤溃烂,我主动把我公司生产的3300块水胶体贴剂捐给了医护人员。
多方努力汇集资源。据统计,2月13日至2月27日,南京市医保局工作班下单采购医疗防疫物资114.53万件,采购金额达2265.97万余元。其中,阳光监管平台网上物资采购调配大厅自2月20日上线以来,已有300多家医疗机构入驻大厅,按照“先保一线,后保一线,兼顾方方面面”的原则,向医疗机构调配了15.53万件医用物资,受到了医疗机构的广泛好评和国家医保局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