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优先与绿色发展
——平凉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综述。
新甘肃记者田力源
夏天的平凉,阳光明媚,碧水蓝天。龙山井的水房里,白鹭飞舞,到处郁郁葱葱。
风景如画的背后,是平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自觉行动。
去年以来,平凉市坚决担负起治理保护黄河的重大责任,在保护治理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保护治理水平。平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成果不断巩固。
首先要规划布局,强化责任
“坚持把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平凉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3659”发展思路,把建设绿色平凉放在规划布局的首位。
调整充实市级领导小组和五个工作小组,制定市级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和“十四五”规划实施方案,细化重点任务...平凉市计划保留今明两年可开工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项目334个,总投资577亿元,重点用于水源涵养区保护修复、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防灾减灾、水资源集约利用、污染综合治理、文化遗产保护等重点领域。
规划实施平凉天宇污水处理厂污水主干网应急储水池、平凉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期)、平凉中心城区截污及生态恢复提升、华亭城区供水保障工程等项目,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扩容,城乡人民生活供水保障更加有力。
华煤集团10家煤矿企业、华亭燃煤煤制甲醇公司、华亭工业园丰收生态纯净水公司、华亭清风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用水户及时办理取水手续,依法依规取水,加快节水改造。“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民、以水定产”的理念深入人心。
实施生态工程,突出保护和治理
近日,陶银二期庄浪应急供水工程举行开工仪式。这是庄浪水利史上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解决庄浪缺水问题的“生命工程”,更是改善庄浪生态、造福子孙后代的“发展工程”。
平凉发展的命脉在水,希望也在水。
近年来,平凉市先后规划实施了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如引洮二期静宁城乡配套工程、崆峒白羊林水库、灵台邓家川水库、泾川刘立河水库、崇信弥河水利生态保护等,有效缓解了全市工程性缺水的突出矛盾,有力支撑和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注重保护和治理。”平凉市持续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争取国家和省水土保持投资1.21亿元,实施水土保持项目20个。继续控制工业、燃煤、扬尘、机动车和生活面源污染,统筹推进黑臭水体和城市污水收集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2.6%。
此外,庄浪县水洛河生态整治、华亭市弥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的实施,使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泾河干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和崇信县弥河水源涵养与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不断改善泾河流域生态环境。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采煤塌陷区和独立工矿区生态修复治理,矿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立足绿色低碳,增强发展活力
如今,走进平凉的山川、河流和城市,你处处都能感受到generate这一多元化产业的生态活力。
"坚持工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去年以来,平凉市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进煤质转化利用、平凉红牛、景宁苹果、吕雯杨康、设施蔬菜、中药、绿色建材、智能制造、生态保护等九大重点产业链绿色高质量发展。
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陇上干码头”任重道远——
以能源、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8个,洪光电子、静宁恒达两家企业被认定为“甘肃省绿色工厂”;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乳业生态园等47个绿色产业项目开工;
赤城、邵寨煤矿建成投产,20万吨聚丙烯项目试运行,海创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崆峒分散式风力发电项目并网发电,灵台电厂开工建设,崆峒、泾川、灵台、华亭4个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建设;
深入实施现代丝绸之路寒地旱作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平凉获批全省首个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全市建设试点,平凉红牛产业跻身全国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西部牛肉种质科技创新基地二期、东希望现代生猪养殖、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年产10万吨有机肥生产线等项目加快推进;
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城市,修订完成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泾川县被列入2021年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名单,创建5个乡村示范村,振兴全省文化旅游;
……
新时代,勤劳的平凉儿女正以坚定的态度、积极的行动、有力的举措,努力谱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