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画家汪观清和一块辽宁青玉的“长征情缘”

   2023-04-20 500
核心提示: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上海研究院组织编纂,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传世大型玉雕艺术——万水千山》画册,真实还原了这幅艺术品的创作全过程。从《瑞金送别》、《战湘江》、《遵义会议》,到《娄山关胜利》、《巧攻金沙江》、《过大渡河》。

新华网上海电(记者)看着气势磅礴的玉雕作品《万水千山》,上海著名画家王像老朋友一样热泪盈眶。很少有人知道,这位86岁的老人和这块辽宁巨玉之间有着特殊的“长征情缘”。

王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第一批创作者,在新中国漫画界享有盛誉,后来转型为中国画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1959年,还未满30岁的王第一次接触到长征题材,与中国著名画家应野平携手创作了长征组画《万水千山》。8块1.5英尺* 6英尺的屏幕条再现了长征从瑞金到陕北的8个标志性场景。

这幅画完成后,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组画后来被上海美协选送参加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从此,王与长征结下了不解之缘。1976年,陕北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王从瑞金出发,踏上长征路。这次艰苦而充实的旅行,不仅诞生了《长征路上的同志》漫画,也让王对长征精神有了更真实的认识。

1978年8月,上海玉雕厂(现上海老凤祥玉石象牙雕刻有限公司)开始创作以长征为主题的大型玉雕艺术《万水千山》,并邀请了四十多位上海艺术家参与其中。王成为的主要创作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设计、修改、雕刻和抛光,这块原本重达7.3吨、高2.6米、宽1.3米的巨大辽宁蓝宝石,变成了一部歌颂长征精神的“立体史诗”。

从《瑞金送别》、《战湘江》、《遵义会议》,到《娄山关胜利》、《巧攻金沙江》、《过大渡河》、《飞越泸定桥》,再到《爬雪山》、《穿越草原》、《突破腊子口》,最后是《会宁》

今天,这件凝聚了王、肖海春、黄德荣、关胜春等老一辈艺术家心血的玉雕艺术,静静地坐落在上海吴淞军港海军基地。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上海研究院组织编纂,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了《中国传世大型玉雕艺术——万水千山》画册,真实还原了这幅艺术品的创作全过程。

12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市国防教育基金会在吴淞海军基地举行仪式,向在沪军队、武警、上海市好八连、上海市博物馆、上海市图书馆、上海市档案馆赠送图书。

王对自己近40年前参与的玉雕艺术有着复杂的“团圆”情结。“一生一次,很幸运,很值得。”

其实,王对万水千山另有所愿。“我希望这件艺术品能在公共场所展示,让更多的普通人感受到长征的不朽精神。”老人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