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千年醴瓷丨引领产业发展,百年陶研所“再出发”

   2023-05-09 250
核心提示:追溯陶瓷研究所的前身,1905年,追随熊希龄先生的实业救国梦想,先后在醴陵创办了“湖南官瓷学堂”和“湖南瓷器公司”,聘请景德镇的技术工人从日本引进技术、设备和技师。陶瓷研究所的出现,使醴陵釉下五彩瓷第一次获得重生,成为国内知名的陶瓷研究所。。

编者按:湖南醴陵是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响如磬”的东方陶瓷艺术高峰就产于此。

千年窑火,持续传承。今天的醴陵陶瓷,深度融入时代潮流,逐渐形成多点开花,一串珠的格局。只争朝夕,未来可期。瓷都醴陵,正以陶瓷特色小镇为总指挥部,加速进入县域经济千亿时代,将醴陵陶瓷的名片打磨得更加亮丽。

红网始终发布专题报道《相约千年瓷》,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千年瓷都醴陵的新故事和新气象。

红网新闻记者肖、醴陵报道。

珐琅彩的脉动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始于东汉,盛于清末。

在陶瓷的发展历程中,矗立着一座不朽的丰碑——湖南陶瓷学院。追溯陶瓷研究所的前身,1905年,追随熊希龄先生的实业救国梦想,先后在醴陵创办了“湖南官瓷学堂”和“湖南瓷器公司”,聘请景德镇的技术工人从日本引进技术、设备和技师。

1907年,湖南瓷业公司成功生产出釉下彩瓷器,被选为清宫御用瓷器。1915年,醴陵釉下五彩瓷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巅峰”。

战后,湖南瓷业公司倒闭,珐琅繁荣程度下降,釉下彩瓷器生产被迫中断。

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成立醴陵陶瓷研究所,1983年更名为湖南陶瓷研究所。陶瓷研究所的出现,使醴陵釉下五彩瓷第一次获得重生,成为国内知名的陶瓷研究所。这里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生产了1500多件日用瓷器和国礼瓷器,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官窑,代表了湖南省乃至全国釉下彩瓷器的最高工艺水平。

闫涛学院是醴陵陶瓷的“黄埔军校”。从这里走出了吴寿祺、许、唐寒初、林家湖、邓、、、罗、丁华汉、熊圣贵、邓景元、陈、、唐锡槐、佘华、文等代表人物。还有25位国家级大师,90多位省级大师,他们挺起了醴陵陶瓷发展的脊梁,实现了醴陵陶瓷的快速发展。

2020年6月,原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移交醴陵市人民政府管理,百年陶瓷研究所“再出发”。

“闫涛学会的历史变迁与醴陵釉下五彩的诞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醴陵的每一位当代陶瓷大师都与闫涛有着不解之缘。无论人才、技术、科研,闫涛所都像醴陵釉下的一台五彩缤纷的‘发动机’,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陈智强表示,“在新的时代,陶瓷研究所将通过继承和创新,擦亮醴陵陶瓷的名片。”

今天,我走进了闫涛研究所,那里的大师们每天都在努力工作。陶瓷研究院已成为集陶瓷检测、研发、展示交流、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平台,主要围绕产业共性问题和产业链空白领域,开展材料创新、工艺创新和设计创新。目前,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已投入使用,工艺设计中心入驻陶瓷艺术家27人。

在醴陵一代代“瓷人”的努力下,陶瓷制品不再是传统观念的锅碗瓢盆。醴陵陶瓷不仅在生活器皿和艺术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高级陶瓷、电瓷等工业技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氧化锆、氧化铝、碳化硅等新型陶瓷材料已应用于医疗器械、精密仪器、航空航天、手机配件等领域。

“未来,我们还将努力建设和完善国家陶瓷检验检测中心、原辅材料研发中心、新材料研发中心、工业艺术设计中心、工业服务中心五大业务中心,引领陶瓷行业发展。”陈智强介绍,新时代陶瓷研究院将瞄准“建设国内一流、开放的新R&D机构”的总体目标,真正实现“传承、创新、开放、共生”的经营理念。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