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就“真好吃”!探店试吃:流量背后是生意

   2023-05-09 420
核心提示:一些主播“谈钱”的做法,不仅让很多商家长期“探店”,也让消费者难以得知真伪,频频“踩雷”。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逛店行为的法律属性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给一些以“赚钱”、“割韭菜”为目的的主播或商家提供了打擦边球的机会。。

有的店铺主播给钱就“好吃”,不给钱就“不推荐”。

尽量在店里吃:流量的背后是生意。

头店主播推广费1万元起。

“水煮肉片,瓦罐鸡汤,川味猪肉,麻婆豆腐,四个菜只要49元……”7月11日,记者在重庆九龙坡区一家川菜馆见到了同样的探店博主“种草”。

餐厅负责人袁海(化名)说,餐厅今年3月才正式开业,周围有十几家餐厅。新店开业后,他也用传单、优惠券等手段招揽顾客,但效果并不好。在朋友的提醒下,他把目光转向了“网红里探店”。

“云体验”真假难辨。

但由于准入门槛低,缺乏规范,探店也存在乱象。一些主播“谈钱”的做法,不仅让很多商家长期“探店”,也让消费者难以得知真伪,频频“踩雷”。

在重庆大渡口区的一家卖牛肉近10年的餐馆里,经营者东丈(化名)在提到探索餐馆时摇了摇头。他告诉记者,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已经有四组主播来店里了。“他们都想以探店的名义跟我合作,费用至少3000元,我拒绝了他们。”

消费者刘兵也向记者讲述了“踩坑”的经历。他在社交平台上看到多个主播推荐一家餐厅,就贴了一个链接,99元买了一份5个人的饭。到了店里,他发现套餐里有纸巾、饭菜,甚至还有泡菜。为了养家糊口,他不得不额外花钱,一顿饭就花了近300元。

线上“种草”,线下“踩雷”,并不是个例。陈丹透露,低价意味着商家不得不“赔本赚吆喝”,难以长期维持,商家也充满艰辛。有的主播收取很高的推广费,却带不了多少单。看似不错的数据,有时会被第三方公司刷掉。

“付费逛店”亟待规范

面对逛店,有法律工作者认为,有关方面应落实监管责任,建立有效机制约束涉嫌炒作和虚假宣传的逛店账号,规范涉嫌敲诈勒索的逛店主播。

李健说,店铺探索不同于传统的宣传。由于店铺探索的主观性,监管部门很难认定一些虚假宣传和恶意评价。由于目前相关法律法规的空白,逛店行为的法律属性和责任划分不够明确,给一些以“赚钱”、“割韭菜”为目的的主播或商家提供了打擦边球的机会。

“短期内,我们可以用标注‘广告’和‘广告法’来规范付费店铺访问。从长远来看,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细化店铺访问的法律属性。”李健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