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雪碧饮料的经典“绿装”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从8月1日起,雪碧放弃了标志性的绿瓶包装,改用更环保的透明容器,从而结束了60多年的绿瓶历史。
雪碧制造商可口可乐公司解释说,绿瓶是由绿色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制成的,但用机械方法将绿瓶回收成透明瓶成本高且复杂,透明塑料瓶更容易回收,可以减少塑料垃圾。
饮料“穿上五颜六色的衣服”更容易记住。
目前除了雪碧,颜色鲜艳的饮料也不在少数。
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弹出式”饮料瓶,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继峰、轻工业学院教授严瑞祥在接受采访时分析,因为不同颜色的外包装会对大脑产生不同的刺激,弹出式的颜色会加深消费者的记忆,可能会更好地激发其购买欲望,并在此基础上使消费者形成消费习惯,进一步强化消费者对饮料瓶外观包装的认同。
相关研究表明,消费者在观看产品后不到90秒的时间内就会对产品做出下意识的判断,其中62%至90%的人仅根据产品包装的颜色给出产品评价。此外,近85%的消费者表示,商品的颜色是决定他们购买特定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标志性的颜色被某些种类的商品或品牌用来表达某种吸引力。
包装设计的创意策略师JennDavidConnolly(Jan David connolly)曾说过,色彩不仅会在意识层面上影响消费者,还会在潜意识层面上影响消费者,所以选择食品包装的色彩和选择其成分一样重要。
虽然颜色花里胡哨,但是彩色瓶子的安全性没有问题。“塑料制品的颜色一般是在塑料热加工过程中通过添加母料材料来调节的,其中所含的有机或无机着色剂不会与塑料发生反应。母料材料具有耐溶剂性强、迁移小、耐热性好的优点。”刘继峰解释,也就是说,母料材料不会参与各种化学反应,尤其是用于制作食品包装的母料材料,必须绝对无毒,不能迁移扩散,以消除污染食品的隐患。
专家表示,正规厂家在选择食品包装材料时,会充分考虑材料本身、色母粒材料、加工助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一般不会危害健康。
绿色PET材料不利于回收和再加工。
“雪碧之前的绿瓶是用绿色PET材料做的,里面掺杂了绿色母料材料。”刘继峰说,这种PET材料具有重量轻、耐用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同时,PET材料具有无毒、无味、卫生安全性好的优点,可以直接用作食品包装材料。
" PET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回收利用."刘继峰举例说,比如回收的PET材料可以用来做PET塑料瓶,回收的PET材料也可以用来做纤维,然后做成大家熟悉的化纤纺织品,比如运动服、帐篷等。
因此,如果PET材料回收利用得好,就不会造成明显的环境污染问题。
“然而,绿色PET材料不仅回收和再加工路径复杂,而且在使用回收材料时用途有限。而透明无背景的PET材料回收成本低,再利用领域广,回收价值大,所以会更环保。”刘继峰说。
关注塑料包装食品的两个问题
除了PET,聚丙烯(PP)塑料也是塑料瓶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两者相比,PET材料的回收再加工成本低于PP材料,所以更环保。”刘继峰说,PET常用于制作矿泉水瓶和碳酸饮料瓶,而PP常用于制作豆浆、乳制品、果汁等饮料的包装瓶。
“目前在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回收利用是解决塑料降解比较环保的方法之一。”严瑞祥强调,但是,回收的材料不应与食品直接接触,以避免材料在回收和再加工过程中与可能污染食品的物质混合。如果制造商按照安全标准使用,允许回收的塑料材料对人体健康无害。
对于食品的塑料包装,要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避免购买添加环保塑化剂的塑料包装食品。例如,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广泛应用于塑料加工行业,尤其是聚氯乙烯(PVC)塑料制品的加工生产。
天津科技大学课题组研究发现,人类仅通过食物(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为例)每天就可摄入约25微克塑化剂,婴儿通过母乳和乳汁每天可摄入约10微克塑化剂。而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即使浓度很低,也会影响人体生殖健康,损害发育,引起基因突变。
"第二是关注微塑料中的污染."严瑞祥说,微塑料是指粒径更小的塑料颗粒。初步研究证明,微塑料不仅会造成生理伤害,还会导致有毒物质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