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隆宫乡:“工坊”里开出“共富花”

   2023-05-09 3910
核心提示:庆元县龙宫乡积极结合“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探索建设不同类型的“共同富裕作坊”,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640多万元,作坊里开出了“共同富裕之花”。"龙宫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叶海寿说,该乡正在进一步规范提升竹制品加工"共富车间",。

几百斤的竹筒,短短几秒钟就被分割成粗细均匀的竹条;120多根竹条在60多秒内捆扎完毕,整齐地摆放在旁边的空地上,等待上游企业提货...这几天,清苑县龙宫乡中村的志龙竹制品“工夫作坊”里,30多名工人一直在加工。据作坊负责人介绍,这段时间是竹子切割和作坊加工的旺季,每天都很忙。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龙宫村的鸿兴竹制品“功夫作坊”里。10多名工人正在快速组装,几十秒钟,一排竹制裤夹就包装好了。大家就像一场比赛,你追我赶。这个作坊的产品主要销往义乌,出口国外,年产值170万元。“我一般都要在家做饭,接送孩子。我在车间的工作时间比较灵活,工资按件结算,平均每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车间的老员工吴梅芳说。

“龙宫是中国竹业之乡。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竹子,其中85%从事竹子及相关产业。竹制品“共荣坊”最具代表性,对该乡竹产业发展和带领群众致富具有重要意义。"龙宫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叶海寿说,该乡正在进一步规范提升竹制品加工"共富车间",通过星级评定、政策扶持等措施,不断做大做强竹产业,探索打造示范党建联盟、村企结对、结对帮扶、边境联动等一批"共富车间"。

“共荣车间”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农民。清苑县清苑竹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竹筷、竹砧板等竹制品。为了增加周边老弱低收入者的收入,清远竹木与龙宫相关作坊合作,定期将生产出来的筷子运到作坊,由作坊负责组织村民包装,完成后再由企业回收。每天参与包装的村民都有100元到200元不等的收入。今年以来,企业带动村民增收20多万元。

“作坊”是龙宫竹产业发展的特色形式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形成规模。“每台机器都在响,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加工,人人都是小老板”的繁荣景象,是现实最生动的写照。近年来,该乡结合多元产业发展,主动探索建设不同类型的“共富作坊”,如莲湖村茄子“共富作坊”、桃园村黄精“共富作坊”、小林元村白茶“共富作坊”、龙宫村加工“共富作坊”等。

截至目前,龙宫乡“共富工场”实现产值3500多万元,帮助420多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640多万元。“下一步,我们将在党建引领下,根据各村产业发展特点,探索推进一村一特色的‘共富作坊’建设,继续深化创新,推进共富之路,努力把龙宫打造成浙闽竹业加工第一乡。”龙宫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徐海建说。

庆元县龙宫乡积极结合“多种经营”产业发展,探索建设不同类型的“共同富裕作坊”,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为村集体和村民增收640多万元,作坊里开出了“共同富裕之花”。

本文来自【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和传播服务。

ID:jrtt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