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不要再浪费时间了。”这种情况,前几年经常听到。2014年,国家政策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领域,舒畅被鼓励在2015年成立自己的火箭公司“零一俱乐部”——意为从0到1。
7年来,企业历经艰难的自研之路,终于走上轨道,不仅实现了4次火箭发射,还在机动发射、测控通信、智能控制、火箭动力系统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技术成果,获得发明专利200多项。舒畅还获得了中国青年创业奖、全国好青年、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重庆青年五四奖章。
从只有一个人的私企到自己的火箭发射。
18年前,舒畅怀揣造国产大飞机的梦想,考入北航飞机设计专业。
2014年,舒畅偶然看到国家出台了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领域的政策。他认为这可能是他有所作为的机会。经过大量的研究和论证,他在2015年成立了自己的火箭公司“零一俱乐部”。“公司刚成立,没什么,就我一个人。”舒畅说。
拓荒者的路并不容易。首先要过技术和设备这道坎。2017年初,零一俱乐部原本准备采购第一台火箭发动机,万事俱备,却在最后阶段被迫叫停。“辛辛苦苦设计了一年多的方案成了废纸。没办法,只能自己造发动机,自己做供应链。”舒畅说,这条自考之路比想象中艰难得多。
“我找了很多企业和研究所。人家看到你是私企,就担心了。不知道我们靠不靠谱。最后,我们和一所大学就发动机的一项关键技术达成合作,取得了突破。”舒畅说,历时8个月,首台自主研发的固体火箭发动机终于试车成功。
虽然国家出台了政策,但是作为民营企业,如何获得火箭发射资质,仍然是一个需要突破和探索的新生事物。“我们积极和主管部门沟通,当地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把问题一一解决了。”舒畅说,2018年5月,公司首枚亚轨道火箭终于交付发射场。发射场发来通知,需要相关审批才允许发射。“因为没人申请,所以没有先例和发文程序。”舒畅说,“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最终批准了飞行试验。”
2018年5月17日7点33分31秒,不仅舒畅对这一时刻印象深刻,公司的很多同事提起这件事依然激动不已。就在这一刻,中国第一枚民营自研商业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首次发射,最高速度超过5.7马赫,飞行高度38.7公里,水平距离273公里。
这家成立时只有一个人的民营企业,终于成功发射了自己的火箭。
把一家民营企业奉献给卫星领域。
“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领域。当我们加入这一片星辰大海,我们该如何有所作为,贡献民营企业的力量?”舒畅表示,为此,零一俱乐部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在火箭领域,国外有很多技术和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国内也涌现出10多家同行公司。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示自己的技术优势,舒昌给零一俱乐部找了一个定位,就是坚持快速反应的发射特性。
今年,舒昌的团队计划基于集装箱平台进行火箭发射。“我们的第一次火箭发射使用了非常简单的发射器。现在,我们已经研制出几千万元的运载火箭。”舒畅表示,快速反应发射这个细分领域潜力很大,他们也在这个方向上不断探索。
如今,舒畅越来越忙了。“机会多,压力大。”舒畅说,零一俱乐部是一家民营企业,在服务科研院所和部分高校方面成绩斐然。接下来,希望在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出一些努力。
舒畅说,目前公司已获得200多项专利和多种产品,不仅可以应用于火箭,还可以应用于卫星、无人机、高校科研等领域。
在重庆两江新区,一个俱乐部公司的大门,是一面航天精神的文化墙,里面有中国航天的故事,有航天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每次有一批新员工入职,我都会带他们来这里聊聊中国航天的前世今生。”舒畅说,通过努力实现航天梦,是中国航天人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