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蚂蚁森林积蓄能量,争抢“种树”的年轻人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做到的?
最近不喝一次性吸管的奶茶,也不喝装奶茶的塑料袋。我找到了一个回收空瓶子的地方。今年夏天空调保持在26度。在95后环保博主One Bag创办的“无痕生活”豆瓣群中,一些年轻人以力所能及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参与微环保的经历。如今,该团体已有3万多名成员。
43%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买单。
在北京北锣鼓巷胡同巷,一家零浪费无包装店铺绿色简约的门牌号十分醒目。作为北京第一家专注于“零浪费”生活场景的商店,许多年轻人将它视为一个新的打卡地点:与象征环保的绿色大门合影,购买一袋“可持续咖啡”,带走一瓶天然除臭霜,同时开始可持续的生活之旅...
不久前,中青报记者和Zhongqing来到这家零废弃物、无包装的商店。店内的物品陈列在不同的场景中,从“零浪费厨房”的各种食品器皿和厨房用具,“零浪费浴室”的浴刷和肥皂,到“零浪费旅行”中可以轻松携带的东西。每个区域都有手写标签,展示商品背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一名店员告诉记者:“零浪费是一种生活方式。店里很多产品都是经理团队研发生产的。所用材料天然环保,使用后产生的污染大大减少。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做到物尽其用,让每个人的生活更加精简和高质量。”
在“和Xi吴悠”这个与“零浪费”有着相同环保理念的可持续收集店平台上,收集了100多种可持续的好东西,他们的口号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做出正确的选择”。最近,他们设计生产的咖啡渣陪杯、花盆成为爆款,还推出了不同品牌的联名款,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根据国际咖啡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生产600多万吨咖啡渣,咖啡渣的处理是一个难题。“如此庞大的数字能带来多大的影响,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咖啡渣处理不当,会产生大量甲烷气体,导致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产生温室效应。”“和Xi吴悠”创始人兼CEO邹维维告诉中青报·Zhongqing.com记者,基于这样的社会问题,他们希望通过咖啡渣系列产品,给回收再利用一个新的答案。
不仅是日用品,记者还发现,无论是知名国际品牌,还是小众设计师的服装,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环保棉、环保丝等天然面料,“可持续生活”逐渐深入人心。从埃森哲《2022年中国消费者洞察报告》中也可以看出,43%的受访者愿意为环保产品或包装支付溢价,收入水平越高,为环保特性付费的意愿越强。
每个行业都值得绿色赋能。
在创办“和Xi吴悠”之前,邹维维在一家广告公司从事了近6年的品牌战略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知了两个女留学生回国创业的故事。他们依靠牦牛毛生产围巾、帽子和其他服装。他们在世界各地开设专卖店,解决牦牛产区牧民的就业问题。原来有这样的社会企业,不仅能卖高质量的产品,还能解决社会问题。邹维维将这个故事视为“他职业生涯的转折点”。经过对世界各地社会企业创新项目的深入了解,2018年底,“河西吴优”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我想把筛选出来的全球范围内可持续的好东西推荐给更多的消费者,推动可持续消费。”
“我们关心你的宠物,关心地球”,这是自然创造(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徐跃虎的初心,他在中国农业大学读书时就加入了环保协会,一直希望能做点什么,让地球变得更好。2011年左右,他在北京周边租了一个农场,试图探索一种城乡互助的可持续生活方式。城市里的厨余垃圾太多了,但在那个年代,农业上如何把厨余垃圾变成有机肥,是个难题。直到徐月虎在国外环保圈了解到,这种昆虫——黑绣球,不仅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而且“不挑食”——水果、蔬菜、剩菜等餐厨垃圾都是它的食物,“这是个不折不扣的变废为宝的小专家”。2016年, 他决定专注于黑水蛇生物技术的研发,解决以餐厨垃圾为代表的有机固体废弃物问题。如今,公司不仅完成了从品种选育、自动化育种、原料产品加工、产品应用到全程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全产业链布局,还在国内多地筹建和落地昆虫蛋白工厂,拥有30多项自主技术专利。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宠物如何获得更好的食物,更健康?”基于此,徐月虎发起了“昆虫计划”。去年6月,他推出了国内首款以昆虫为主要原料的昆虫蛋白狗粮。到目前为止,已经生产了三批30多吨狗粮。今年,昆虫蛋白猫粮也已经上市。“据估算,每袋‘昆虫计划’猫粮减少碳排放,相当于比以牛肉为主要原料的猫粮节约约4度电。”
和徐月虎一样,白在求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大学(华东)绿色环保协会。2017年,他和团队成员开始对青少年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后正式成立地球鸭(青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青少年打造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2019年,22岁的他作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选拔的中国青年代表,在联合国青年气候峰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环保经验。事实上,白选择在山东青岛学习,因为她的家乡污染曾经非常严重。“为了看一看,学一学,如何让环境变得更好”。
“包括课程包开发、人工智能软硬件设施研发、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和教师培训等。,还有研究课程,从课堂到实践,让当代和下一代全球公民自觉与地球变得更好。”在白看来,不仅仅是教育行业,每一个行业都应该被赋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应该是“商业准则”
在与消费者接触的过程中,邹维维认为,在普通消费者的观念中,好的产品往往意味着可以长期有效使用。“然后我们会看到一个好产品背后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或者某个领域的可持续属性,那才是更好的产品。如果有空洞的想法,但产品本身的设计和使用都不好,那就不能称之为好产品。”
就像这样,环保或可持续发展属性不应该被盲目设置为“商业密码”。pta工厂联盟联合创始人程丹认为,“可持续发展是全行业、全人类的目标,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会把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创业的基石”。作为一个专注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社区,他们还创建了原子基金,不仅陪伴了企业家的成长,还提供了资金支持。她说:“面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时候,环保不能作为一个标签来卖。可持续发展是所有企业家未来需要融入企业血液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久。”(孟)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