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厂房到彰显东江魅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从尖端智能的创新科技到民生工程...在运城市郾城区的项目施工现场,随处可见施工人员。
今年以来,该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促投资、稳经济,以项目建设的“进”促发展的“稳”,以“进”创造条件,以“进”夯实基础,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增添了实效、活力和动力。
保联机制推动项目尽快落地
冷轧、退火、涂覆、切割、包装和出口...近日,在山西天翔有色金属有限公司生产的8.5万吨高性能铝带箔车间,一体化铝深加工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完成订单。
生产线于今年1月正式投产,半年时间已经形成了从铝液到铸轧卷的完整产业链。之所以能创造这么高的效率,得益于本区的“三人小组”项目承包机制,即每个项目由三位区级领导承包,从项目前期洽谈到落地,从项目进场到生产效率,所有问题都由“三人小组”覆盖。
今年上半年,该地区的招商工作通过线上线下联合进行,完成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144.78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9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53.22%。
延伸产业链,助推高质量发展
山西宏明空调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国拥有强大的销售团队和畅通的销售渠道。盐湖区充分发挥公司的这一优势,引导和鼓励其吸引上下游企业入驻该区。据记者了解,该区通过鸿明空调公司吸引了6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一个预计年产值20亿元、税收5000万元的工业园区。
今年以来,盐湖区立足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以“415”十大产业集群和“何琪原材料”地标为重点,围绕生物制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建链、补链、延伸、做强,助推“何琪原材料”的形成。该区大力实施培育提升“专精创新型”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引导其聚焦主业、研发、提升品牌。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业化创新型“小巨人”企业2022年,1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占全市总数的22.5%, 全市排名第一。
同时,该区以重点产业链为抓手,确定了石爻银湖、天海泵业、安宏风机等6家“链主”企业,坚持一企一链,强化商贸招商和企业链招商,着力疏堵点、补缺,打造“何琪原材料”产业新地标,以优质项目支撑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到今年6月底,新开工项目26个,开工率达到100%。
优化环境,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目前,关公文化产业园项目进展非常顺利。无论是水电问题还是手续问题,我们只需要一个电话,‘三人小组’就会帮我们完成。”郓城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景说。他的话是这一带优化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吸附力”的体现。该区把深化优化政府服务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继续深化“简政放权、加强监管、改善服务”改革和“承诺制+标准地+全程代理”一体化改革,实现一般工业项目20天完成、项目6个工作日审批、项目1.5个工作日备案,节省70%的办理时间,大幅提高项目落地速度。
该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以强环境培育、强政策扶持、强服务发展。增值税退税达到4.5亿元,减免或缓征各项税费1.07亿元。截至今年6月底,我区共有市场主体10.4万户,净增9274户,占全市的15.8%,每千人市场主体数居全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