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以潮汕菜而闻名。在长沙也在潮汕餐厅吃过几次。新开的,场面挺大,也挺贵,但是舌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但是到了汕头你就明白了,在潮汕一定要吃潮汕菜。食材、厨艺、氛围、口感混合着触手可及的感受,在境外是吻不到的。一方有自己的饮食,包括饮食习惯。盐水狮子头鹅是我的最爱。餐桌上,转盘转得很慢,我必须伸出筷子。据说一个老鹅头要几千块。参观了澄海的一家狮鹅养殖场,了解到澄海一区肉鹅年产量超过750万只。养鹅的整个产业链每年可以创造40多亿元的收入, 已成为澄海地区的支柱产业。还有南澳生蚝、朝阳姜土豆、达濠鱼丸、东丽猪脚饭、红烤鱼、糯米蒸鸡,都让我大饱眼福,在舌尖留下回忆。我觉得一个地方适不适合居住,饮食是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一日三餐的脸,藏不住。
当然,城市和人也是最重要的。
我在揭阳机场下了飞机,司机来接我,我在暮色中穿过老城。那些有骑楼的老房子,慢慢行走的行人,手里拿着蔬菜在门口进进出出的居民,在路口等红灯的乖巧的摩托车手,所有玻璃反射的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都让这座粤东的城市像铜镜一样闪闪发光。我喜欢有时间感的城市。就像鱼在水里游一样,传统文化和习俗、方言、服饰都要及时呈现。空间要有时间,这样空间才不会空。
我去过一次汕头,这是我第二次回来,但我仍然不了解汕头的人民。我参观了郑秋正的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才知道中国的电影之父,中国的电影先驱都是潮汕人。该博物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安平路。原址是综合发丝村,曾经是汕头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的大型布匹批发零售行。这里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创始人、中国进步电影的开创者蔡楚生开始电影梦的地方。馆内不断播放着历史记录、老照片、电影海报、获奖记录、老照片黑白影像,让人记忆犹新,怀念不已。郑秋郑是汕头潮阳人。中国最早的电影导演。1913年,他与张士川一起创作了中国第一部故事片《一个坚强的妻子》。1922年,他还参与成立了明星电影公司。20世纪30年代初,他聘请左翼作家担任明星公司的编剧顾问,将共产党人引入电影界。他一生执导了40多部电影,主要作品有《难夫难妻》、《孤儿救祖》、《火烧红莲寺》、《姐妹花》等。他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另一位伟大的中国电影先驱是蔡楚生,他也来自朝阳。20世纪20年代,他去上海参加电影工作。有多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共赴国难》、《新女性》、《大都市的早晨》、《渔旋律》、《游击进行曲》、《孤儿岛乐园》、《未来万里》、《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汐》等。我看过他的许多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当然是他的《一江春水》。在这部以抗战为背景的专题片中,白杨、修文舒、陶金、吴音等人的表现现在看来都很惊艳。我看了钓鱼宋光明的电影海报。在这部中国早期无声电影中,有一个特别著名的同名插曲。我站在展厅里,当场唱了起来:
云朵漂浮在大海和天空中,
鱼藏在水里。
早上在太阳下晒渔网,
迎面吹来了强劲的海风...
同行的一些编剧都很熟悉这个由阿娥和任光作曲的电影插曲,然后他们演唱。
The tide rises, the waves surge,
Fish and boats are fly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
I later told the TV reporter who interviewed me that I was a veteran movie fan, but I didn't know that the earliest filmmakers in China were all Chaoshan people. I also said that "Yu Guang Qu" is one of my favorite movie episodes, and I knew how to sing it when I was in primary school. One of my favorite lyrics is "fishing nets in the sun in the morning, and a big sea breeze blows head-on." Wonderful. Moreover, the music is well written, beautiful and remote, which makes people think and churns the smell of the sea.
隔了两天,我又参观了崎碌炮台博物馆,崎碌炮台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好,单体面积最大的炮台,圆形的城堡,花岗石的垛口和炮位,坚固的墙体和环绕着的护城河,这样的有着百多年历史的海防工事令人肃然。看了展出内容之后,我才知道,中国的海防建设,最了不起的人物也是出自潮汕。中国首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就是海丰人。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主持设计建造了我国第一座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参与成功研制第一艘核潜艇,引进第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组织主持设计建造第一座商用秦山二期核电站,为中国核动力的研究设计建造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还一位黄旭华,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揭阳藉,也是出生海丰。同样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他从1958年起就开始致力于核潜艇事业,是研制我国核潜艇的先驱者之一。2019年,他获得习近平总书记颁发的共和国勋章。哦,潮汕人真是让我刮目相看。
陪同《品味岭南》一行作家的退休老人张泽华,在汕头任县委书记时,主动请缨,为我们做指导和讲解。我们都称他为老书记。清瘦,干净,精神,普通话不标准,但有穿透力,温柔可亲。他详细解释了他提供的每一道菜,说他对每个地方都了如指掌。他热爱他的家乡及其变化。七十多岁了,思维比年轻人超前。他瘦弱的身体似乎包含了整个世界。和他在一起的五天,我每天都能从他身上感受到潮汕人的热情、好客、大气和情怀。他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我想以后听到“潮汕人”这个词,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他的形象。他永远不会老,他有无穷无尽的精力。
红头船,载着梦想在海边,
家人,骨肉相连的潮汕人...
他大概是第一个把潮州歌搬上这么大规模歌曲比赛舞台的歌手。《我是潮汕人》的歌词在网络上传播后,收获了潮汕人的大量好评。
潮汕人,用他们的歌声,让所有的耳朵知道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他们的骄傲、豪情和务实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