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夏海
市场上随处可见一杯奶茶或咖啡,背后的供应链业务孵化了很多上市或准上市公司。
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恒信人寿、德信食品、嘉禾食品、三元生物、新聚丰等多家服务新消费品牌的供应商企业都在寻求登陆资本市场。
上述企业多为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分散在原料、包装、吸管等领域,在规模、市场份额、技术等方面有诸多优势。聚光灯下的新消费品牌的内卷化程度越高,其背后的供应商的业务就越受欢迎。
麦星投资董事总经理郑重告诉记者,前端品牌的流行带动了很多供应链企业。时间拖长了,能继续赚钱的是供应链企业。此外,这类企业的资产导向模式久而久之也成为一种竞争力。
同时,隐忧依然存在。如何掌控自己业务的主动权,保持业绩的增长和稳定,都是这类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幕后走到前台
国内咖啡品牌瑞幸今年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星巴克。但对于总部在合肥的恒信人寿来说,两个品牌无论如何都是争夺的,都是站在“渔翁之利”的一方。
这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纸塑餐具的企业。2021年售出21亿杯,收入超过7亿元。Luckin coffee是其最大客户,2021年销售额达8319万元,占总营收的11.57%。星巴克也是恒信人寿的主要客户之一。
随着新消费饮品的兴起,作为背后的纸杯供应商,恒信人寿的营收在不断攀升。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44亿元、4.24亿元和7.1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026.56万元、2487.66万元和8123.61万元。
直到公司近日披露招股书,外界才得以了解新茶旗下头部供应链企业攫取的市场红利。
记者注意到,在新消费领域,类似案例比比皆是。
随着减糖和代糖市场的觉醒,代糖供应商三元生物营收快速增长。公司2019年和2020年收入增速维持在64%左右。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7.87亿元,净利润2.43亿元,均超过2020年全年。
此外,知名茶叶品牌的原果汁主要供应商,如天业股份、德信食品、复合调味料鲍莉食品等。,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增长,并正在影响资本市场。
广科咨询首席策略分析师沈梦告诉记者,大多数寻求上市的供应链企业都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一定的话语权。
数据显示,三元生物主营业务赤藓糖醇的产业集中度较高,CR3达到74%。2019年,三元生物赤藓糖醇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54.9%,占全球总产量的32.94%,是全球赤藓糖醇行业产量最大的企业。
多家茶叶品牌植脂末的头部供应商嘉禾食品,2018年国内市场销售规模14.33%,出口市场26.85%,均位于行业前列。无菌包装产品供应商鑫聚丰2018-2020年在液态奶无菌包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9%、9.2%和9.6%。
更重要的是,上述供应商的大客户都是赛道的头部企业,更有利于业绩的稳定和持续。其中,嘉禾食品的前五大客户分别是米雪冰城、顾铭奶茶、Coco、上海阿姨和怡和堂。饮料糖浆和风味糖浆供应商德信食品的前五大客户包括瑞幸、星巴克和米雪冰城。
曾经经营过一个网络名人奶茶品牌的顾铁峰告诉记者,供应链的效率和规模优势会在上游环节货源充足的情况下体现出来。。
赤藓糖醇头部供应商三元生物对此深有感触。该公司在几天前的投资者调查中提到“很难做出产品,在成本上有竞争优势。没有一段时间的试产和市场检验,很难得到客户的认可。”
供应商的喜怒哀乐
其实大生意背后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供应链环节。
钟瑞于2010年上市,主要从事防伪瓶盖的生产。作为白酒供应链的一环,是多家大型酿造企业的指定供应商,被称为“第一瓶盖”。最早为红牛提供坦克的奥利金,2021年收入超过138亿元,客户逐渐扩大到六个核桃、董鹏特饮、盒马鲜生、九芝堂。
多位业内人士提到,新消费品牌供应链近期在资本市场的集体冲刺,在于其赛道的快速成长,而头部供应链企业在技术和规模上优势明显。
河南新乡一家奶茶品牌的创始人告诉记者,除了头部的奶茶品牌,大部分品牌的生存都很一般。但是,市场上掉了一批,又出了一批新的。品牌在波动,但背后供应的产品相对稳定。
三元生物所在的无糖代糖领域正在经历快速发展。2014-2019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复合增长率为42.84%。更重要的是,2021年无糖饮料的市场份额仅为4.07%。因此,未来替代含糖饮料的空间广阔。
咨询数据显示,未来五年中低端、中端、高端奶茶预计复合增长率都在20%以上。
也就是说,一方面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另一方面又要吃掉更多的市场蛋糕。这是决定供应链企业未来成长的核心因素。
但是对于一些供应商企业来说,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更重要的是,许多新的消费品牌正在建立自己的供应链,包括蜜雪冰城、喜茶和乃雪茶。这可能会对原有的供应链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顾铁峰告诉记者,大部分供应链企业并没有太大的话语权,行业基本处于找品牌的状态。供应链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垒,才能变得更加主动。
在沈梦看来,能否影响供应链企业的成长和估值,取决于其是否对核心产品和业务拥有更多定价权。“企业市场占有率高,可以有话语权,但不一定有定价权。这种定价能力表现为差异化优势,基于R&D和创新。”
用多条腿走路
朱认为,在B端和C端同时发力,是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很多供应链企业都应该在这方面布局。
从事现成饮料配料的研发,客户包括麦当劳、星巴克等德信食品,打造了德信甄嬛、珍果鲜等多个系列产品;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供应商华西生物,先后推出了润百颜、Quadi、Mibel、BM肌活、润熙和等品牌。复合调味料供应商鲍莉食品也推出了自己的品牌,如鲍莉克孜、阿芬厨房和空美味面。
吴志伟投资的富贝宠物也走这条发展道路。一开始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给其他大品牌代工,后来逐渐发展成自己的品牌。目前自有品牌收入已经超过40%。
吴志伟还提到,要综合考虑供应链企业所属行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如果轨道业务主要是ToB,下游竞争激烈,贸然推出品牌是不明智的。
其实供应商和品牌的需求是相互的。较大的品牌追求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供应商则希望大客户能保持稳定。为了实现双赢,很多供应商和品牌都有交叉持股,通常更多的是从下游到上游。
天业股份为很多新茶品牌提供原料。2021年底,奈雪的茶和上海阿姨分别参股公司。此外,液态奶无菌包装巨头新巨丰也获得了伊利的投资。后者是新聚丰的最大客户。
“这种整合对双方做大做强都有好处,尤其是对打算上市的供应链企业。这意味着他们与赛道头部品牌有更多的增长和更强的合作和稳定性。这将对其估值产生积极影响。”朱对说:
吴志伟提醒,这种投资应该更多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比如大型乳企控股或参股原奶企业。如果只是想通过这个动作增加上下游合作的稳定性,这种投资还是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