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有超过500家孵化器,服务超过7万家初创企业,带来约32.5万个就业岗位。这是记者今天从北京市科委和中关村管委会获悉的。
2020年9月以来,北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两区”建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对接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推出一系列开创性或突破性政策,落地一批服务型平台,为北京以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开放合作是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抓手,北京已形成诸多先发优势。目前,北京已经聚集了90多所高校、1000多家科研院所、102家独角兽企业、2700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总收入8.4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前瞻性布局,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双引擎”。
该负责人表示,北京以开放促进科技创新发展,构建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其中,开创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成效显著,如对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先备案后审批”试点政策,对申请企业试行“直报联审”,比常规审批流程大幅压缩80%以上;打造一流的国际科技创新生态。孵化器500多家,服务初创企业7万多家,带动就业32.5万人。加强京津冀技术市场合作。2022年1-7月,向天津、河北出口技术合同2819份,同比增长3.9%;成交额207.2亿元,增长7.3%。
北京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科技创新和开放共享。促进创新要素双向流动,在北京建立北京剑桥创新中心、戴姆勒1886创新平台等跨国企业研发中心;支持新型研发机构举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国著名科学家和顶尖学者进行交流。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北京已经制定了外商R&D中心政策,引导外商扩大R&D投资。例如,今年3月,《北京市支持设立和发展外国R&D中心的规定》出台,明确了外国R&D中心的定义,提出“R&D创新中心”和“开放创新平台”两种形式,鼓励不同类型的外国R&D中心在北京设立和发展,填补了此前北京市关于设立和发展外国R&D中心的政策空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