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京(李)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更差的底线,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开展六大行动改善环境质量。行动开展以来,发现部分企业仍存在在线监控造假、污染防治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突出生态环境违法问题。为扩大查处环境违法行为的震慑作用,15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汇总了近期发现的十起在线监测造假典型案例,并进行集中曝光。
具体案例如下:
案例一:镇江市镇江新区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在9月3日的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该作坊出口总铬、总镍在线监测设施,以及该作坊出口总COD、氨氮、总磷在线监测设施的采样管道被人为切断,无法正常采样。经监测发现,在线监测设施的采样管长期插入自来水样中,用自来水样代替实际水样。目前,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调查,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案例二:扬州市江都区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8月23日现场检查发现,该单元甲烷总烃在线监测设施显示数值为6.81 mg/。当打开在线监测仪的后备箱门时,发现分析仪与加热箱之间的分析仪取样管没有连接,现场被人用夹子夹在一起。执法人员将采样管插入分析仪后,数据采集仪数值升至247.23 mg/,在线监测造假。目前,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调查。
案例三:台州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8月24日,发现该单位在线监测设备运维人员擅自将氨氮在线监测设备的“校正值*”改为10,“校正值+”改为0.32,导致浓度恒定为0.32 mg/L..经查,该单位运维人员自去年11月以来,先后20余次更改氨氮在线监测设备参数,伪造数据并上传。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调查。
案例四:无锡江阴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8月23日发现该单位污水处理站出水在线设备采样管在螺纹接头处断开,采样管悬空未插入水体。取样管的下半部分放在靠近排放口的墙上。检查COD和氨氮在线设备后,发现COD设备在取样,水样在管道内堆积。该单位工作人员称,当天上午9点左右发现管道脱落,随后将脱落的管道捡起,放在排放池旁。根据数据采集仪的流量记录,该机组在8点后共排放废水362.944。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调查。
案例五:常州高新区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9月11日检查时,该单位危险废物焚烧炉正在运行,并建设了一套烟气在线监测设施。经调查,该机组运维人员修改了工作机内颗粒浓度修正参数的下限和上限。现场恢复规定值后,瞬间浓度达到120.83mg/。由于取样管路漏气严重,分析仪无法正常取样,电流表损坏,因此运维人员将流量范围设置为5.2-9/s,正常生产时保持模拟氧含量在11%以下。该公司篡改、伪造在线监测数据,导致上传数据严重失真。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调查。
案例六:南通如皋市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9月11日,发现固废焚烧炉CEMS氧含量实测值为13.7%,流量为10.9m/s,二氧化硫、HCl等污染因子数据均为零。经查,该单位HCl分析仪取样伴热管道未与取样探头连接,导致HCl分析仪取样时连续抽气,烟气监测数据严重失真。2021年11月,运维单位告知企业感烟探测器腐蚀损坏,但一直未更换。在此期间,该股没有进行人工监测。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调查。
案例七:盐城市大丰区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9月6日,发现该机组2号锅炉CEMS取样管道中人为安装了三个过滤装置,以人为降低CEMS监测的污染物浓度。盐城市环境监测中心对设备进行了全程标定,二氧化硫标定响应时间过长。同时,执法人员发现,2号CEMS运维台账显示,该单位在2022年进行了3次校准,但在历史数据中并未发现相关数据。上述行为涉嫌在线监控和欺诈。此案已移交当地公安机关。
案例八:扬州仪征市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8月20日,检查发现该单位燃煤锅炉CEMS监测的二氧化硫数据异常。在该机组在线探头的下侧,有约1.5米的伴热管损坏,未加热,弯曲成U形。检查还发现,该企业在线监测采样口全系统校准接口空缺,长期无法校准;企业号的氧气含量被校准了。该单元标准样品浓度为26.48 mg/,实际检出值为30.2 mg/,误差超过规定范围。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调查。
案例九:镇江丹阳市某污水处理厂涉嫌在线监控造假。
案例十:宿迁市泗阳县某公司涉嫌在线监控诈骗。
9月8日检查时,该单位污水处理设施正在运行排水。这台机组的压滤机已经破损漏水,不能正常使用。三级气浮池只有第一级能正常运行。本机组污水处理效率超过95%,发现自来水排入清水池。企业负责人表示,长期以来一直通过两根自来水管将自来水以2: 1的比例掺入清水池,干扰了在线监测数据。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已立案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