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漂亮的教学楼,没有绿色的足球场,没有漂亮的塑胶跑道,没有互联网,甚至连基本的手机信号都很差。新翻修的水泥地面是学校操场。操场上空荡荡的,只有一根简易的旗杆立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扬。周毕业于遵义师范学院,是这所学校唯一的老师。
辞掉工作,成为一名乡村教师。
赤水市长沙镇长兴村刘阳小学距赤水市区80多公里。附近的村子有50户人家,400多人,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
长沙镇下属的两个教学点之一的刘阳小学本来是要撤销的,但考虑到村里有几个孩子离学校太远,所以保留了下来。
周毕业于遵义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后,他在市里的一所初中教书。2014年夏天,周回遵义师范学院办事。他看到赤水教育局在招老师,了解到赤水有个学校只有6个学生,没有老师想去。
"我愿意成为刘阳小学的一名教师."周立即对说道。后来,他辞掉了办公室的工作,不顾家人和女朋友的反对,背着书包来到了刘阳小学。
教学要点极其简单。
尽管周早有心理准备,但当他亲眼看到学校的情况时,还是被震惊了。“我站在学校外面,以为这是个柴房。操场上长满了草。打开教室门,看到地面坑坑洼洼的,还有很多水。”周说,那天下着雨,教室里滴水。他抬头看见屋顶上有一个大洞。
看着这个简陋的教学点和6个渴望学习知识的孩子,周没有动摇:“如果我此刻放弃,那么孩子们就没有希望了。”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相对良好的学习环境,决定由周自己来改变学校的现状。在到达学校的第二天,周召集当地村民和学生为学校清除杂草,平整操场。
2014年秋季开学时,学校的面貌已经完全改变。
用自己的钱建一所学校
学校唯一的土墙建筑有70多年的历史,下雨也遭殃,漏雨积水是常事。暑假期间,周在朋友的帮助下更换了屋顶上所有的瓦片。
“一共花了23000多元,其中10000多元是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捐的。镇上中心学校交了四千多,交了六千多。”多亏了周的东拼西凑,学校终于有了变化。
2015年,周抓住长沙镇村道路硬化的机会,向镇里申请了一笔资金,对小学的操场进行硬化。同时,他还寻求爱心人士的帮助,为学校更换了课桌、书架、课外书等教学工具。现在这个曾经简陋的教学点有三个房间,一个是教室,一个是老师办公的地方。
此外,周在生活中还处处关心学生。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他每个月都自掏腰包买奶粉、饼干、水果等食品,月薪3000多元。值得庆幸的是,在他的悉心照料下,一年多下来,每个学生都长高了五六厘米。
所有课程都是肩扛的。
虽然学校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学校里仍然只有一个老师,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体育等等都是他的肩膀。学校的六个学生中,四个在二年级,两个在学前班。周只能每天分批教他们。
“大家好,我们今天思想品德课的主题是感恩!谁告诉我什么是感恩?人需要学会感恩吗?”记者来到学校的当天,周给学生们上了一堂思想品德课。周一说完,孩子们立刻举起小手,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
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课。操场上除了旗杆,没有任何运动器材。周找来一个塑料盆,让学生把乒乓球扔出一定距离,看谁能准确地把它扔进盆里。他用自己的方式让课堂变得丰富有趣。
不管有多难,周说,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只要学校还在,只要孩子们还需要他,他就不会离开!
(记者冯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