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蹭名牌”成为搬家行业的潜规则?
高仿知名搬家公司以竞价排名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
●搬家公司门槛不高。一辆车几个人就能做生意。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货车和工人。他们活着的时候会被临时雇佣。基本功、货物安全、合同文本、路线设计等标准几乎是空白。
□本报记者张伟
“金九银十”是一年中最火热的换房季。
最近很多小区都有搬家公司来过。如果你注意观察,会发现很多搬家公司的名字都差不多,而且高度相似。这不是偶然的。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依靠知名搬家公司的高仿,然后通过网站竞价的方式进入大众视野,这在搬家行业是一个普遍的秘密。
歌手遭遇天价搬家费。
引出行业,隐藏乱象。
歌手兼作家吴虹飞万万没想到,搬家后他收到了总额超过18000元的账单。
这和她之前从搬家公司获得的收费信息不同。搬家前,她试图从网上查找“北京最好的搬家公司是哪家”的信息,第一个搜索结果是北京四方兄弟搬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兄弟公司)。点击进入一家类似于知名搬家公司“兄弟搬家”的官方网站后,吴虹飞拨通了网站上的联系电话。
四方兄弟搬家后,吴虹飞被要求支付未提前告知的费用,账单总额高达18000元。四方兄弟公司工作人员说,使用一辆车要收300元,10公里以外每公里加6元;从小区门口到家有200米步行,收费200元;另外,拆家具是不收费的。
吴虹飞说,他移动了大约30公里,用了两辆汽车和6名搬运工人。根据协议,费用加起来应该是1500元到2000元。
不仅消费者痛苦,那些被高度模仿的“李悝jy”也痛苦了很久。
广州大众搬家运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搬家)副总经理侯卓恩坦言,作为中国第一家成立的搬家公司,造假者和大量劣质搬家公司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从未停止”。
假的就更不用说了,不规范,伤害了真人搬家的善意。据媒体报道,广州海珠区滨江花园一户人家搬到清远,结果来了两辆搬家车,都自称是大众搬家。为了辨别真假,最后请来了警察。先来的假公济私“上门要红包”是为了“留个好印象”,否则不动。
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很多,这让侯卓恩很担心。“会不会有一天‘劣币驱逐良币’,整个行业遭受毁灭性打击?”
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500米的距离会提高到3600元。”“搬家公司说我知道你家在哪,不给你钱我就天天来你家。”" 2000元的议价将增加到18000元."
在很多网友的印象中,“专业、规范、低价”是很多山寨搬家公司的自我宣传和虚假宣传。和他们打交道,只能体会到“割韭菜的刀比‘搬家公司’还快”。当你试图通过向监管部门投诉来解决问题的时候,你又找错了人。例如,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今年5月披露,已接到多起针对山寨搬家公司的投诉,仅雨花台区市场监管局板桥新城区就接到35起关于山寨“蚂蚁搬家”的投诉。根据公司注册信息,找不到山寨公司的地址。根据它的电话指引,我查到了经营地址,发现是一家鸭肉店。
吴虹飞遇到的四方兄弟公司也借了知名搬家公司“兄弟搬家”的光。媒体调查后发现,无论是官网公布的地址,还是工商登记中的地址,都没有找到这家公司。
多重因素层层叠加
山寨搬家公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如何看待这种“蹭名牌”的高仿行为?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丛立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行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商标权受到侵害。通常知名搬家公司会同时将企业名称注册为商标。即使是未注册的,长期使用后也会被社会广泛认可,或者会形成未注册的驰名商标,或者有一定影响力的商标,这些都是受法律保护的,而且根据现有的法律,保护力度非常大。山寨搬家公司“打擦边球”的做法构成了对知名搬家公司商标权的侵犯。二是构成不正当竞争,使用其他企业名称、包装、装潢造成混淆,这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的。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也认为,这种“蹭名牌”是一种不正当竞争,不仅侵犯了假冒品牌的知识产权,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也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正规企业要打造品牌,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必须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假冒企业低价抢饭碗,然后以各种名义收取费用,根本不考虑品牌形象的投入。不仅正规企业深受其害,行业声誉也受到质疑。”
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去年颁布的新商标法加大了对商标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但为什么搬家行业“模仿”几种潜规则的现象普遍且严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董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机会主义盛行。“很多市场主体只想赚快钱,不愿意老老实实、尽职尽责地经营。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和行业也存在。”
同时与商誉的特性有关。“山寨者通过使用与知名企业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字号,窃取知名企业的商誉。一旦消费者上当受骗,差评或负面影响指向知名企业的商标或字号,山寨改名牌是大事。兄弟名声不好,还有‘父子’或‘姐妹’。”董对说道。
董分析说,这种现象在搬家领域的盛行可能也与服务商标有关。由于服务商标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通常不会随服务内容一起呈现给消费者,消费者在接受服务前很难判断服务的质量。山寨者有机会隐瞒服务商的真实身份,让消费者误以为会接受知名运营商提供的服务。
在陈音江看来,原因是一些不诚信的商家很容易通过“蹭名牌”牟取暴利;一些企业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过于宽容和退让,使得假冒企业的气焰更加嚣张。“像搬家服务这样的行业,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发小广告或者在网上发布信息来招揽生意,而消费者的品牌消费意识不强,主要以其报价为主,所以也给那些不诚信的搬家公司提供了机会。"
丛立贤分析,这和搬家行业的特点有关。搬家公司门槛不高。一辆车几个人就能做生意。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货车和工人,活着也会临时雇佣。基本功、货物安全、合同文本、路线设计等标准几乎是空白。换句话说,很多知识产权保护都和商品经济或者高科技有关,质量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但是搬家行业在这方面相对欠缺。尤其是很多情况下,搬家公司雇佣了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江湖气”特征比较重,让权利人更加害怕,不敢举报,从而安抚了山寨公司的高仿行为。
竞价排名赢得关注。
搜索引擎还是帮凶
当然,也有敢于和山寨公司对抗的,大众搬家就是其中之一。侯卓恩透露,从2016年开始,大众就决定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成立了专门的法务部起诉山寨公司。至此,公租房维权诉讼已达两位数。
目前这些官司都打赢了,但侯卓恩表示,侵权的现象并没有真正消失,一直有高仿搬家公司,导致维权的诉讼还在继续。他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维权之路。
维权不易。据了解,搬家行业作为民生服务行业,不仅解决普通市民搬家的刚性需求,还为各部门、事业单位、企业提供搬家服务。在保证服务质量和行业良好发展的过程中,其投入的管理成本较高,并不是暴利行业。“企业维权成本越来越高,且投诉难、流程长、效果低,导致合法经营的搬家公司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和挑战。”侯卓恩说。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搜索引擎的导向很容易让客户把山寨公司当成“真正的李悝jy”,送上门来“割韭菜”。
在吴虹飞和四方兄弟的单次搬家业务中,有搜索引擎的重要“贡献”,四方兄弟是她从搜索引擎中找到的第一家搬家公司。
媒体调查发现,这些公司往往在竞价排名上投入巨大。四方兄弟出事后,曾有人帮他们算过,每天在搜索引擎上的花费不会少于6000元。另一家搬家公司搬运工表示,其公司高度依赖58同城、百度等网站的竞价排名。由于竞价排名成本高,搬运工的人力成本被压缩。他公司工人的提成只有10%左右,如果做司机,提成可以达到18%。在微薄的回报下,工人们更愿意在报价中作弊来赚取额外的报酬。这也是搬家行业乱象丛生的一个原因。
陈音江还注意到,为了赢得更多的广告费,许多搜索引擎公司打破了自然搜索机制,采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将搜索结果转移到靠前的位置。“搜索引擎公司既然通过这种‘竞价排名’赚取广告费,就有义务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搜索引擎服务。消费者通过‘竞价排名’搜索引擎发现虚假信息,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搜索引擎公司应当对其提供的虚假信息承担相应责任。”
陈音江认为,由于“竞价排名”干扰了自然搜索的原则,违背了技术中立的原则,也产生了实际的广告效果和广告收益,搜索引擎公司和信息发布者的行为应构成广告行为,应受到广告法的调整。
加强执法和打击力度。
解决远程注册的问题
根据易观数据分析,2021年同城货运市场有望突破1.5万亿元。随着货运市场的快速扩张,规范搬家行业市场,充分保护知识产权更加迫切。
那么,如何根除搬家行业的“蹭名牌”等顽疾?丛立贤认为,一方面要控制侵权,加强打击力度。对于这种普遍存在的恶意行为,应该采取最严厉的惩罚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同时坚持长期执法。对于搜索引擎实施的帮助侵权,也要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董提出,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严惩山寨人的行为,加强对商标、商号的保护;二是强化搜索服务商的法律责任,特别是在竞价排名、推送广告的情况下,应直接将搜索服务商视为共同侵权人,与山寨机承担连带责任。“学术界和实务部门大多将搜索服务提供者视为间接侵权人,只要求其承担有限的法律责任,这可能是合理的,但在当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这种观点和做法应该改变。”
陈音江表示,搜索引擎服务提供者应当对其推荐的内容进行专门审核,同时应当将广告搜索结果与自然搜索结果区分开来,并对竞价信息进行清晰、显著的标注,方便消费者了解真实信息。
此外,业内人士还呼吁减少工商营业执照异地注册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异地注册是搬家行业由来已久的问题,这使得业内美誉度较高的品牌受到的骚扰更加严重。山寨公司的基本套路就是在外地注册一家当地知名的搬家公司,然后成立当地分公司,然后你就可以公然使用山寨分公司的名义,使用知名搬家公司的品牌进行侵权欺诈。大众搬家、蚂蚁搬家等公司一直被这样的问题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