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手艺”
盖州皮影戏
旁白:林诗敏,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州皮影戏传承人,辽宁省盖州市皮影戏艺术团团长。
伴随着高亢的歌词,皮影戏艺术家在白色幕布后手持皮影,像花朵一样弹跳。剧中的角色闪现、腾跃、摇滚、翻转...皮影戏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欢乐!
盖州皮影戏,又称辽南皮影戏,起源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形状各种各样,最独特的是眼睛特别大。你可以从脸上看出忠诚和背叛。比如汉奸满脸皱纹,关羽面红耳赤。皮影戏的头叫“胡茬”,身体叫“普克”,通常分开存放,表演时组装在一起。
1978年,我在一位老艺术家王胜泰的帮助下学会了制作盖州皮影戏。做电影人,首先要做皮肤。将驴皮浸泡,刮薄,晾干,画好图案,碎成碎片,开始“刀雕”。刀雕特别注重力度和分寸的把握。刀具运输需要快速、准确和精确。根据片方大小,少则百刀,多则上万刀。想要一气呵成,稍有差池就会前功尽弃。
刀刻好后,就是“上色”了。画完阴影表面后,挂在通风处晾干脱水。水分蒸发后,影子人呈现出明亮的颜色。表面刷一层清油固色,用针线将各部分穿过骨眼打结,一个影子图就完成了。
皮影戏是形式,好的内容是核心。2019年,我创作了短剧《曲伯川》,讲述了曲伯川先生在大连理工大学成立初期,聘请机械师钱灵熙教授到该校任教的故事。2020年,新冠肺炎爆发疫情,我创作了《火神山》《雷神山》《毒妖》等剧,同样大受欢迎。
”(2022年6月11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