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集团裁员风波:品类扩张的增长故事遇瓶颈

   2023-05-09 210
核心提示:针对裁员,美的集团表示,公司2021年新增员工超过1万人,同比增长35%。针对裁员,美的集团表示,2021年公司新增员工超过1万人,较2020年增长35%。。

在交出一份近十年利润增速最低的年报后不久,美的集团(000333。SZ)爆出裁员风波,随后公司正面确认此事。降薪+裁员,美的集团普通员工生活不易,高管收入却蒸蒸日上。

经营压力可能是美的集团裁员的原因之一。2021年,美的集团营收增速良好,为四年来最高。但由于原材料和海运费价格上涨,公司净利润增速近十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同时,在应付账款增加到近1000亿元的情况下,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并没有恢复到较高水平。

美的集团家电平均售价呈下降趋势。从单价来看,美的集团营收的增长可能更多依赖于品类扩张。公司这次裁员透露出的信息是公司要收缩战线,这对于美的集团收入的增长来说似乎不是什么好消息,尤其是大客户的收入在激增之后停滞不前。

近年来,美的集团一直保持着每年新增1万人以上的规模,但公司人均收入基本在逐年下降。

相应的,公司高管的收入也在逐年上涨。一些持股的高管每年可以拿到分红,也减少了利润。核心员工也有股权激励或者员工持股,而最普通员工的收入不仅难以增加,现在还面临裁员的窘境。

员工和高管之间的薪资差距正在扩大。

美的集团4月最后一天发布年报,5月中下旬爆发大规模裁员消息。美的集团官方和董事长方洪波的正面回应,正式澄清了裁员的真实性。

在5月初的交流会上,美的集团表示,2021年底,公司做出了未来三年是寒冬的判断。根据形势变化,公司聚焦重点核心业务,收缩非核心业务和品类,在效率和经营指标上加强管控和优化。

不难看出,美的集团从侧面透露了内部调整的信息。在员工数量接连大幅增加后,美的集团开始按下暂停键。针对裁员,美的集团表示,公司2021年新增员工超过1万人,同比增长35%。这是美的集团连续第四年新增员工超过1万人。

美的的报告显示,早在2012年,公司数量为99539家,到2017年,公司数量仅为101826家。这几年美的集团员工数量基本稳定在10万左右,变化不算太大。

2018年起,美的集团开始规模扩张。2018年至2021年,公司每年分别新增员工12939人、20132人、14342人和16560人,连续四年新增员工超过万人。与2017年相比,美的集团员工数量增长超过60%。人均利润基本同步增长,人均收入大幅下降。

这似乎与美的集团公布的增速明显不同。针对裁员,美的集团表示,2021年公司新增员工超过1万人,较2020年增长35%。美的集团年报显示,2021年末公司员工人数增长11.1%,新增员工人数增长15.47%。无论是员工总数还是新增加的员工数量,没有一次增加能达到35%的高度。

即使35%的增速是真的,在主要下游房地产行业销售明显开始放缓的情况下,美的集团也会加速扩张。公司是否想凭借规模优势挤压竞争对手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如果是这样,高层战略失败后,普通员工就成了战略失误的买单者。

长期来看,在员工数量基本没有增长的2012-2017年,美的集团的营收增长了一倍多。在员工数量增长超过60%的情况下,2017年到2021年这五年的收入增长刚刚超过40%,员工产出的效率可想而知。需要一提的是,美的集团2017年的营收增长部分得益于合并。

人员在不断增长,但收入增速明显放缓,这可能是员工人均薪酬不增反减的原因之一。2014年,美的集团向员工和为员工支付的现金超过100亿元,3年后的2017年超过200亿元,4年后的2021年超过300亿元。

按照一般上市公司的薪酬计算标准,本期工资福利总额=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期末应付职工薪酬-期初应付职工薪酬),不仅包括工资、奖金、补贴等福利,还包括社保、公积金、教育培训基金等。除以员工人数,就是企业的员工平均工资,可以视为税前工资。

按此标准,美的集团2017年薪酬福利总额约为248.35亿元。年末公司员工总数为101826人,即人均年薪约24.39万元,月薪略高于2万元。以此类推,2018年至2021年,美的集团员工平均年薪分别约为22万元、20.39万元、19.42万元和19.71万元,对应的月收入分别约为1.83万元、1.7万元、1.62万元和1.64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对企业实施了阶段性社保减免等政策,企业为员工支付的成本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021年,美的集团员工工资似乎略有增长,这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

从人均工资2万多元到早期的1.6万元,美的集团员工人均收入下降了20%左右。员工收入不增反减的同时,高管的收入基本是逐年增加的。

以关键管理人员的薪酬为例。2017年美的集团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为4133万元,之后在2018-2021年分别增至4159万元、5780万元、7694万元和8353万元。在收入和利润增速逐渐放缓的情况下,上述管理人员薪酬加速上涨。尤其是2020年疫情下,公司关键管理人员的薪酬一直高速增长。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的薪酬变化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2017年,方洪波的薪酬为719万元,2021年增加到1106万元,这是降薪的结果。2020年,方洪波最高薪酬达到1213万元,涨幅近70%。

作为一家年收入超3000亿的超大型家电企业,一把手仅1000多万的收入看似不高,但也只是方洪波收入的一小部分。减持前,方洪波持有美的集团1.37亿股,2020年减持后,持股降至1.17亿股。2017年至2019年,美的集团每10股派发现金12元、13.04元、16元、方洪波约1.64亿元、1.79亿元、2.19亿元。

2020-2021年,美的集团每10股派现16.06元和17.01元,减持后方洪波将分别获得约1.87亿元和1.99亿元。分红收入是工资的十倍。2020年第三季度,方洪波还减持了美的集团2000万股,一举套现13.26亿元。公司给出的理由是“个人资产配置”。

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显然不是唯一持股的管理层。他持有的股票从几十万股到一百多万股不等。工资和股票市值基本超过2000万。除了这些董事,美的集团在正在实施的员工持股和股权激励中,也让员工受益,但员工持股基本不超过50人,股权激励前期只有几百人,后续时期也只超过1000人,受益的只是少数群体。

虽然员工持股数量少,但股份主要由美的集团回购。美的集团的说法是“股权计划专项基金及高层部分绩效奖金”,股权激励要求激励对象以预定价格购买。

而且美的集团股价下跌后,股权激励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以受益面广的第九期股权激励计划为例。公司拟以56.28元/股的价格向2849人授予1.09亿股,较第八期的1901人大幅增加。目前美的集团二级市场股价已低于激励价,与第八期82.98元/股的激励价相差甚远。激励对象是否行使权利,可想而知。

而且美的集团第五、六、七期股权激励的行权价格分别为57.54元/股、54.17元/股、52.02元/股,与目前二级市场价格相差不大。员工兑现期权的热情会像之前有明显差价时一样激动吗?

收入增速跌至谷底。

高管收入在上升的时候,美的集团的收入增速却在下降。在并购和内生增长的推动下,2017年美的集团收入增长超过50%,随后从2618.2亿元增长到2018-2020年的2857.1亿元,增速从8.23%下降到2.27%。2021年收入3433.61亿元,同比增长20.18%,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

利润增速已经跌至谷底。2019年之前,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基本可以保持在20%左右。2020-2021年,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72.23亿元和285.74亿元,同比增长12.44%和4.96%。近十年来,公司利润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

如果扣除,美的集团净利润已经连续两年两位数增长。2020年和2021年,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246.15亿元和259.29亿元,同比增长8.32%和5.34%,为十年来最低。2021年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重回两位数增长,但归非母净利润仍处于前期5%的增速,且无加速迹象。

利润增速放缓,经营性现金流开始从高位回落。2019年,美的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创下385.9亿元的历史新高,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295.57亿元和350.92亿元,均不及2019年。

这也是公司应付款大幅增加的结果。2017年末和2018年末,美的集团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均在600亿元出头,但2019年仅增至664.27亿元,增幅略超10%。2020年末和2021年末,公司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合计821.8亿元和987.36亿元,连续两年增幅超过20%。

应付账款的大幅增加,说明下游向上游企业的回款周期延长,一方面反映了企业具有一定的市场地位。以美的集团在行业中的地位,公司应付款的大量增加可以更长时间或更大规模地占用供应商的资金,从而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疫情下,美的集团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并未大幅增加,即公司并未放松对下游客户的付款授信。同时,公司延长了对上游供应商的付款周期。疫情下,企业经营困难,大量供应商可能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有市场优势的企业提出的要求。

美的集团不是没钱,公司账面现金和准现金资产都在1000亿以上。以利息收入为例。2019年和2020年,公司利息收入分别为38.07亿元和36.63亿元。2021年增至历史新高51.82亿元,增幅超过40%。

展望未来增长时,除了国际化,提价和结构调整是近期的技术手段。美的集团的家电品类几乎覆盖了市场的主流,各种家用电器、小家电都有,所以公司的销售额是亿元。公司提出了提高价格和调整结构的销售策略。在此之前,美的集团的家电单价主要是下降的。涨价是改变策略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以量补价我们能走多远?

美的集团家电品类丰富,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微波炉、豆浆机等小家电,以及大众化的洗碗机、扫地机器人等。

正是因为涉及的品类广泛,市场排名靠前,很多产品都位列行业前三,所以美的集团的家电销量远非格力、海尔等竞争对手可比。2013年公司销量突破2亿台/套,三年后突破3亿台/套。由于收购的推动,仅一年后销量突破4亿台/套,又过了三年,即2020年销量突破5亿台/套。2021年,美的集团实现销量5.63亿台/套,2022年销量有望冲击下一个整数关口。

根据美的集团此前年报的介绍,产品销售额不包括照明产品、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的数据。因此,可以认为公司的销售量基本是以家用电器的销售为基础的。根据公司暖通和消费类家电的销售收入,可以大致得出公司销售单价的趋势。

In 2018, Midea Group's average sales price of household appliances reached the highest, which was 509 yuan/set, and the average sales price in 2019-2021 was 502 yuan/set, 463 yuan/set and 487 yuan/set. With the increasing sales volume, the selling price of the company's products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This may be due to the lower average price of new categories or products with faster sales growth, or the downward adjustment of product structure.

Fortunately, Midea Group's gross profit margin has not bee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n 2020 and 2021, the company's gross profit margin declined slightly. In 2020, it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adjustment of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In 2021, it was mainly disturbed by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rising raw material prices, adjustment of freight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与2020年不同的是,2021年毛利率的下降不是简单的会计调整,原材料和运费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正因如此,美的集团在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通过提价和调整产品结构来消化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即便如此,公司的毛利率也创下新低。

家电的下游主要是房地产。从中央到地方,房地产监管政策都在不断放松,但房企销售依然没有起色。柯睿数据显示,5月房企100强单月股权销售金额3678亿元,同比下降59.07%;1-5月,百强房企共实现销售金额2.64万亿元,同比下降52.66%。

同时,疫情的反复扰动影响了部分居民的收入,居民的购买力必然受到不利影响。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下,家电企业不得不提价缓解压力。涨价后销售收入会受到影响吗?

在疫情扰动和出口的影响下,美的集团并没有改变这个目标,但仅靠内生增长似乎很难实现这个目标。

2017年,美的集团海外营收达1039.56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1376.54亿元,四年间增加300多亿元。

根据美的集团的目标,2025年海外收入将达到350亿美元,比2021年增长近1000亿元,增速接近70%,比过去四年增速翻一番以上,实现预期目标。

在机构研究会上,美的集团提出了未来三年是寒冬的判断。这种悲观的预期意味着未来的成长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海外市场增速翻倍有多容易?

本文摘自《证券市场周刊》。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