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1106号
河南的“超级厨房”——一家餐饮企业的中央工厂是如何炼成的?
2018年圣诞节的前一天,资本圈的大事之一,JD.COM在河南做了第一笔企业股权投资。
JD.COM领投,无味食品跟投。这两家企业大家都很熟悉。他们在河南一家餐饮供应链企业投资了1亿元,占被投资公司的10%。
这家公司就是郑州千味洋厨房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味洋厨房)。本次10亿元融资后,千味洋厨房整体估值10亿元。这是一家大多数人都不熟悉的企业,虽然很多人平日里都吃它生产的食品。
坊间有人将其比作餐饮界的“富士康”,因为作为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伙伴,千味洋厨有着与富士康相似的崛起之路。
据不完全统计,犍为杨大厨的合作伙伴包括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真功夫、德克士等连锁餐饮企业,锦江之星、如家、莫泰168等连锁酒店,富士康、航空餐、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大型企业集团食堂,以及服务于中国区域餐饮酒店的经销商。
资料显示,千味洋厨成立于2012年4月,是思念集团旗下一家专门开发冷食饮料流通市场的独立公司。作为餐饮渠道方向的尝试,美食小姐在2003年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为这个渠道开发适合的产品。
这种市场变化,在餐饮渠道上提前布局,错过美食,抢占先机。
2008年,油条思念食品进驻肯德基,开启单品爆款时代。到2012年,千味洋厨房正式成立独立公司,专供餐饮渠道的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从速冻到分兵再到做千味中央厨房,对食物的思考逻辑是什么?
其实对应的是两个方向:零售渠道和餐饮渠道。在开拓餐饮渠道方面,与肯德基的合作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随后,餐饮渠道销量的激增,更是强化了这种思念美食的路径。
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这种新的探索足以树立另一座山。
2012年,千味洋大厨从思念食品剥离,成为一家专注于餐饮企业的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因为当时的市场空缺,千味洋厨房迅速成为行业老大。
餐饮渠道的价值也被更多的速冻食品公司盯上了。行业价值或蓝海被重新发现。
从一些行业调查中,我们可以分阶段对标发达国家速冻食品的发展,找到国内的空间。
在国外,包括餐饮渠道在内的商业渠道消化了60%以上的冷冻食品,在日本,这一比例高达70%。
与国外相反,我国的冷冻食品主要通过零售渠道消化,餐饮渠道占比相对较低。过去这和中国劳动力多,劳动力成本低有关系。但这种国情正在改变。
前卫中央厨房的崛起,资本的进入,似乎正在得到验证。
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的上升,对餐饮行业的影响非常明显。2013年以后,使用速冻成品、半成品的餐饮企业越来越多,需求越来越大。
从餐饮企业的营收结构来看,服务水平领先,其次是生产加工。显然,前者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后者是第二产业。从优化结构比例来看,餐饮企业也应该降低第二产业的控股比例,以服务为主,这是趋势。
饭店、酒店、火锅店出现的麻球、春卷、油条、馄饨、汤圆等食品可以外包,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目前,千味洋厨房已有包括以上100多项。
这个定位已经超越了中央厨房的概念,更接近餐饮企业的中央工厂。
在具体实施层面,中央餐饮厂生产的产品要与餐饮设备相匹配,便于与其他品类加工、换刀、添加食材,也便于厨师加工。
中央工厂不是被动接受订单。作为以产品为导向的企业,同样需要市场调研,理解消费者的迫切,不亚于餐饮企业。连锁快餐、社会餐厅、特色餐厅、酒店的早餐和自助餐区别很大。
工厂的特色是标准化,千味洋厨房实现了中国传统食品的标准化。这样的“超级厨房”在庞大的餐饮市场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年,千味洋厨房销售额6.1亿元,净利润近4700万元。2018年,公司预计销售额约7.5亿元,净利润约5200万元。
前卫初阳已于2017年5月24日向河南证监局提交辅导申请,预计将于2019年完成辅导并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
在IPO冲刺前夕,京东。迎来了COM对河南企业股权的第一笔投资,比融资本身意义更大。这笔资金将用于建造一座新工厂。可以说,拔得头筹的前卫中央大厨,在竞争已经觉醒的行业中,已经占据了高地。
作者/编辑:武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