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炒上热搜的供销社 其实从未离开

   2023-05-09 300
核心提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产供销信贷“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完善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深。

■10月31日,由《 》此前发布的一篇《湖北基层供销社已恢复重建至覆盖全省1373个乡镇》的报道,经过几天的发酵,关于“供销社重出江湖”“重启供销社”的话题登上热搜榜。

■一方面,在众多媒体的炒作下,“统购统销”等一些带有时代烙印的话题和词汇又被提及。

■另一方面,二级市场供销社概念股持续上涨,a股Wind供销社指数近五日涨幅超过10%。11月2日,部分供销社概念股涨停,部分涨幅超过5%。

■事实上,供销合作社从来没有脱离过中国的经济体制。

■今年1月21日召开的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到,2021年供销合作社销售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6.26万亿元,同比增长18.9%。

虽然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供销社的形象只是一个“食堂”,但在现实中,供销社早已不是过去的概念。

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市场

“那时候物资紧张,粮票、布票一年发一次。大家都是凭票买东西,完了就没了。”家住湖北省随州市的杨奶奶说:“但是像糖果这种需求不大,供应充足的东西,是不需要票的。”

与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超市不同,在杨奶奶的记忆中,几十年前供销社卖的东西很少,几乎只有日常的粮油米面、农产品和日用制品等。,而有点奢侈的糖果是一分钱一分货,很少有人买。“不像现在的大超市,大家都买得起。”

据杨奶奶回忆,大概是改革开放前几年,国家经济开始发展到一定程度,买东西也渐渐没必要了。与此同时,街上供销社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同时也逐渐改变了面貌,只有少数还保留着合作社的卡片。

在湖北省襄阳市供销社办公室的柜子里,还有一些发黄的粮票。供销社办公室主任马通告诉记者,建设初期,供销社统购统销,统计需求再计划生产,对保证物资供应、平衡地区间物资流通、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起来,供求慢慢失衡之后,计划经济的固有缺陷也暴露出来了。后来随着七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放开,基层合作社越来越少,有的逐渐转为个体工商户发展。”马童告诉记者。

即使经过各种改造和变化,供销社也一直存在。

供销社从中央到省、市、县、村分为不同的层级。供销社当初是大多数人记忆中挂着绿色招牌,以农村商业流通为主的小卖部。后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建设了新农村网络工程,建成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农副产品现代购销网络、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四大体系。后来增加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即在农民外出打工的同时,供销社为农民打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耕作、仓储、晾晒、销售、土地流转等服务。

“这样,一方面农民可以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供销社雇用农村的闲散劳动力照看田地,给他们提供固定的收入。”马童说。

现在:不仅仅是“食堂”。

时间进入新世纪,供销社不再是简单的食堂。

据马桐介绍,在以现代农业服务为重点的同时,原供销社四大系统承担着农资、生活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的回收和销售职能。“农村常见的废品回收站、农产品收购点都和我们大川的供销社有关系,甚至一些个体户也会挂我们的牌子,我们同时也会对他们进行一些监管。”

记者注意到,在体制变迁过程中,从中央到县一级的绝大部分供销社,原来都是公务员管理,其工作人员都是编制内的。但在企业改制的浪潮中,浙江、上海等地的部分合作社转制为企业。

“目前,我国各级供销合作社都有自己的国有企业‘供销集团’。这些集团企业主要是把烟、棉、茶等商品相关的业务分离出来,做得比较好的中棉集团公司多次进入全国农业企业500强。”马通说,“但是,农业的根本,农业用品,还是牢牢掌握在事业单位手里。”

记者发现,供销总公司也在不断转型,现在有16个下属机构,15个主管协会,16个直属企业由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或控股。

与过去的小店不同,现在的供销社商品更多,形式和渠道更丰富,更注重合作和惠民。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发展,现在的供销社门店也注重线上线下的结合。价格由市场经济决定的同时,也是基于公共机构的责任,特别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会更便宜。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自己做电商帮助农民销售,大部分地方供销社都会和当地相关部门合作,对当地有需求的居民进行电商培训,让他们学会自己做电商。襄阳本地人赵先生在当地电商产业园卖特产鸭蛋后,创办了自己的电商公司,同时收购当地的鸭蛋,年收入几十亿元,成为当地电商园区的一段佳话。

在马童眼里,供销社就像一块“压舱石”和一个“稳定器”,在国家大局中寻找定位。一方面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保证所有物资100%到达每个村。

关于供销社的功能定位,相关政策文件其实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根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章程》(2005年1月30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四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修订)第一章第二条,对供销合作社的性质界定有四层含义:供销合作社是经济组织;是合作经济组织;是集体所有制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农民成员为主体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组织。

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指出,全国有3.1万家供销合作社,网点近40万个。它与中国邮政、中国电信和不同经济部门的网点形成垂直链关系,如供应链和价值链。同时也形成各种类型的生态链关系。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系统农产品和生活必需品销售额分别达到27591亿元和149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3%和17.1%,进一步畅通了农产品上行和生活必需品下行的双向通道,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你将来会做什么?

深化供销改革,助力乡村振兴

比如2014年,供销合作社改革试点被列入中央改革办2014年工作要点,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支持供销、邮政和各类企业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点,完善农产品产销稳定衔接机制。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继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制定供销合作社条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明确提出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开展产供销信贷“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完善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综合平台。

从上述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是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展开的。记者注意到,“深化供销改革,助力乡村振兴”已成为近年来地方各级供销合作社年度工作总结中最常用的标题之一。

马童认为,网络上有些网民担心的是“统购统销时代”和“垄断”。

他说,即使是全国统一的市场,也必须有全国统一的数字平台来支撑收藏和购买,目前还不具备。即使未来有,也是建立在通过收藏购买降低消费者成本的基础上;其次,增加的基层合作社只是基层门店,很多类似的超市不会因为多一个而被挤占。即使形成一定的竞争,也有利于各大企业的自身发展和消费者消费的良性竞争。

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看来,供销社再次发挥作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第一,一些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虽然已经具备一定规模,但在与市场对接时力量相对分散,而供销社可以连接新兴经营主体与市场的关系,为农资供应和农产品销售提供稳定支撑。

第二,很多地方主要的生产者还是小农户,选择托管的路径,当地的基层合作社为小农户提供托管服务。第三,供销社不仅“供”,而且“卖”。供销社电商平台依托自身网络在乡村的通达性,增加农产品流通渠道。

供销社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

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供销社未来会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马童认为,未来更像是一个“打通最后一公里”的“综合服务中心”。

“打通最后一公里”来自于供销社“补短板”的作用。马童指出,农产品上行下行都需要冷链。但由于农产品成本高、回收低,社会资本很少用于农村冷链。供销社就是用中央资金做这些事情,在田间地头建冷库,冷链运输。“今年总公司和省合作社都提出了资源下沉,突出服务农村农民的属性,将政策和资金下沉到基层合作社,支持发展。”

“综合服务中心”也关系到“最后一公里”的另一个现状。目前,供销社正在将物流融入“第四物流”。“很多物流公司到了乡镇最后一个快递网点,由于山区乡镇等原因,不会送货到户。供销社基层机构直接在当地整合物流。各大快递公司把自己的快递送到我们仓库后,我们再分发给居民或者统一保管,不仅为物流公司节省了人力,也方便了偏远地区的居民。”马童说。

展望未来,洪涛认为,供销合作社终将成长为壮大农村流通组织的力量。“毋庸置疑,农村市场已经形成了一个多元投资者的市场。供销社网点建设要‘一业多用’,与其他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连锁业态形成对应的连锁关系。最重要的是认识到生态链和生态圈的关系,避免农村网点和资源的过度竞争。冷链系统的建设正在从‘撒胡椒面’的短板建设向‘制度建设’、‘制度建设’转变,从而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

综合《今日北京商报》、《商报》、《民族商报》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