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京东方,新相微的显示芯片生意够独立吗?

   2023-05-09 270
核心提示: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新象威向BOE销售分离式显示驱动芯片和显示电源管理芯片,其中显示电源管理芯片的供应商为智芯科技,公司将根据BOE的采购需求向智芯科技发起定制采购。鑫祥威在招股书风险提示中表示,如果公司未来继续加大与BOE、置信科技的业务。

新翔威主营业务以显示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为主,主要采用无晶圆厂制造模式(产品的生产、封装和测试分别委托给晶圆厂商和芯片封装测试厂商)。公司产品为集成显示芯片和分离显示芯片,适用于目前主流的TFT-LCD和AMOLED显示技术。

据悉,新象威已与BOE、深天马等主流面板厂商,以及骏怡电子、怡华显示、给力光电等显示模组厂建立合作。该芯片产品已应用于惠普、戴尔、长虹、联想等终端品牌。

收入飞速增长,但可持续性令人怀疑。

作为显示芯片厂商,新微的产品分为集成显示芯片和分离式显示芯片。受应用场景和客户需求影响,集成显示设备主要应用于中小尺寸显示设备(10英寸及以下),以智能穿戴和看重便携性和功耗的手机为代表;分离式是选择大尺寸(10英寸以上)显示器件,如平板电脑、IT显示器件、电视和商用显示领域,可以满足同时驱动多个显示驱动芯片的要求。

收入构成方面,集成显示芯片贡献收入较多,占报告期(2019-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的65.50%、59.30%和63.32%,其他收入来自分立显示芯片。

报告期内,新湘威营业收入分别为2.06亿元、2.97亿元、6.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879.8万元、2541.22万元、1.53亿元。2020年公司扭亏为盈,2021年收入较上年增长112%,净利润增长高达5倍。甚至公司的毛利率也从2019年和2020年的20.98%和20.91%增长到了48.62%。

根据CINNO的统计,2021年,新相微显示驱动芯片出货量在mainland China排名第五,2020年,LCD智能穿戴市场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三。

对于新微营收的突然增长,证监会要求公司结合2022年上半年营收情况说明营收增长的驱动因素,是否符合行业趋势。鑫祥威回复称,报告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受市场需求、国内替代、客户拓展、产品创新等因素驱动。

新魏翔表示,显示驱动芯片产业的发展与面板产业以及电视、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终端消费市场的发展密切相关。2021年,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将上升,晶圆和各类芯片产品的供求关系将发生阶段性变化,导致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以AMOLED智能手机面板为例,根据CINNO报告,2021年由于驱动芯片产能短缺,其价格持续保持高位,下半年短缺情况不减。

然而,2022年上半年消费电子市场遇冷,尤其是智能手机销量锐减。CINNO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智能手机销量约为1.34亿部,同比下滑16.9%,创下2015年上半年最差销售业绩。从公司营收来看,增速有所放缓。2022年上半年,新乡卫营业收入为3.25亿元,仍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但低于2021年同期。驱动芯片供不应求的市场需求能否持续,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背靠BOE,有关联方买卖商品。

报告期内,BOE连续三年位列新网威第一大客户,贡献金额分别为6,599.16万元、1.06亿元、2.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97%、35.68%、32.80%。

然而,新祥威与这个最大客户的关系并不简单。BOE的实际控制人为北京电控及其控股子公司北京延东,后两者也是新湘威的直接股东,分别持有其7.09%和7.84%的股份。

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新象威向BOE销售分离式显示驱动芯片和显示电源管理芯片,其中显示电源管理芯片的供应商为智芯科技,公司将根据BOE的采购需求向智芯科技发起定制采购。

新象威连续三年第一供应商为智芯科技,采购金额分别为4873.92万元、1.04亿元、1.77亿元,占采购总额的32.55%、41.85%、49.87%。随着新祥威对BOE销售金额的增加,公司对智芯科技的依赖程度也在增加,占总采购量的近50%。

值得注意的是,智信科技是中国台湾省的上市公司,新微股东之一(持股3.11%)的台湾省类比,是智信科技控制的公司。所以,智芯科技也是新西威的关联公司。

问询回复显示,芯翔威已于2016年与台湾省类比(智芯科技的控股子公司)合作,计划共同开拓中国大陆的显示电源管理芯片市场。最终决定使用智芯科技作为BOE定制采购的供应商,也和BOE进行了充分的沟通。

鑫祥威在招股书风险提示中表示,如果公司未来继续加大与BOE、置信科技的业务合作规模,也可能导致向关联方披露的采购金额以及与关联交易相比的采购金额进一步增加。

作为关联方向最大供应商采购,作为关联方向最大客户销售,夹在中间的新相恐怕话语权稍弱。

新象威在招股书中表示,全球显示芯片市场高度集中。与永琏科技、仙境光电、三星、Magnachip等国际大型头显厂商相比,新象威在整体规模、资金实力、海外渠道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在中国市场,新翔威的表现尚可。根据CINNO提供的2021年中国大陆面板厂电源管理芯片供应商市场排名,新翔威排名第五,占该细分市场约6.3%。排在第一位的是同时申请IPO的吉创,然后是李沁科技、永琏科技、智芯科技等公司。

但在科研水平上,新象威与同行有一定差距,专利数量和R&D人员数量远低于同行。R&D费用率也逐年下降,从15.36%降至8.77%,逐渐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一家生产和销售对关联方依赖比较大的公司,想要进入资本市场,恐怕还需要提高竞争力。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