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一天,生活中常见的塑料制品会被竹子悄然取代:塑料餐盒不再用于外卖,取而代之的是竹笋壳制成的一次性餐具;牙刷的手柄不再是塑料的,而是细腻光滑的竹子;就连电脑键盘和鼠标都披上了一层竹子的“外衣”...随着“以竹代塑”的兴起,“无竹而居”的生活将会加速。最近,中国和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了“以竹代塑”倡议。
塑料的发明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从宏观角度看,塑料垃圾不仅对海洋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还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从微观上看,塑料垃圾难以降解,会造成视觉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等环境破坏。其中,微塑料进入食物链也可能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近年来国际社会陆续出台禁限塑政策,并提出了禁限塑时间表。中国从2008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限塑令”,并于2020年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鼓励减少塑料消耗,推广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替代产品。
此次,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起制定“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正是基于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威胁着地球生态系统、全球气候和人类健康。
“以竹代塑”有两个互补的环节,一个是生产上的“以竹代塑”,一个是消费上的“以竹代塑”。据报道,近年来,中国许多企业开始开发各种竹制品,从竹餐具、竹包装、竹家具和竹纤维纺织品,到电子设备外壳、汽车内饰、运动器材、建筑材料,甚至竹键盘和鼠标。低碳竹制品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但在中国的消费环节中,“以竹代塑”远远不够,竹制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认可度明显不足,塑料制品仍占据绝对优势。为什么会这样呢?生产成本高导致使用成本高,这是最关键的制约因素。无论是单位消费还是个人消费, 首选低成本的塑料产品。
因此,为了使“以竹代塑”在控制塑料污染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降低消费成本。据专家介绍,“以竹代塑”产品成本高的根本原因是技术还不够成熟,生产还没有规模化、规模化。更何况我国从事竹制品生产加工的企业多为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弱,质量效益低,资源利用率不足,政策保障不到位,创新能力弱。他们迫切需要地方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协助企业进行融资和技术研究,使“以竹代塑”产品技术成熟,规模化生产, 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占有率。
当然,践行“以竹代塑”,关爱生态文明,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所以“以竹代塑”的推广也要在消费端发力。毕竟竹制品的价格可能永远低于塑料制品。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宣传,增强公众的竹制品消费意识,做“以竹代塑”的践行者,为减少塑料垃圾污染,建设美好家园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将“以竹代塑”的产品纳入政府绿色采购目录,同时倡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带头使用竹制品,争做“以竹代塑”的先行者,为社会做出重要的消费导向。
投稿邮箱:qilupinglun@
新闻线索举报渠道:在应用市场下载“齐鲁一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一点”,全省600名记者等你在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