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工业 坎坷中逆势回升展现强大韧性

   2023-05-09 3550
核心提示:全力推进全市1330家工业企业、537家10亿元企业、88家10亿元企业、17家50亿元企业在稳产、满产的基础上实现达产、超产,为全市工业平稳增长提供保障。从抗击疫情、服务和保障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到解困解难、促进企业实现稳定满产,全市上。

7月份,工业产值增长22.4%;8月份增长41.6%;9月增长13.9%,我市工业产值连续三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第三季度,全市工业产值增长24.2%,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其中,汽车、医药、电子、能源等行业三季度同比分别增长33.4%、23.3%、18.8%和16.6%。1-9月,全市工业增速比上半年收窄11.7个百分点,月均提高4个百分点。

质量与数量齐头并进,工业经济助推实力。在我市经济市场中,工业“压舱石”进一步稳固。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

面对多重压力,我国产业的强大韧性得到进一步考验,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不断展现。强劲的韧性和澎湃的活力,共同编织了工业经济整体平稳运行的防护网。

韧性是建立在产业体系完整、重点产业提升显著、新兴动能、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统筹形成较强修复能力的基础上的。

抓复工、促满产、计划实施、服务保障、产业升级、创新优化、安全稳定...前三季度,巨力工业稳步增长,我市工业信息系统打出“组合拳”。

围绕打造国际一流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支持中国一汽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支持CRRC长途客运创新发展、加快实施重点任务,我市立足“651”产业目标,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实施“津摩如”工程,打造“一核两翼八线多园”空间布局;以“151”特色班体系建设为保障,促进特色班高效运行;以计划的重点为导向,确定计划的实施路径;以“赛马”机制为牵引,推动任务提速增效;以“六个回归”为导向,确保国际汽车城建设取得实效。

其中,围绕“产能回归”和“生产调度回归”,务实开展全市行业“百日攻坚”专项行动,推动一汽、常可满负荷工作,实现稳定满产。围绕“配套回归”,精准梳理汽车、轨道装备产业链“断点、堵点”,实施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48个,年度计划投资156亿元,同比增长20%。围绕“创新回归”,红旗产学研创新联盟和固态电池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推进。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首辆氢燃料电池卡车批量下线,首批下线300辆卡车。围绕着 “结算回归”,推动石民集团、东软电子、库卡机器人、绿象轮胎、富维特汽车底盘等15个项目在长沙设立结算中心,推动CRRC常可与市轨道交通集团合资,实现产值最大化。

在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方面,今年以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四个服务”工作部署,全市深入开展服务企业行动,不断深化“线上+线下”、“全天候、零距离、保姆式”帮扶企业服务格局。从抗击疫情、服务和保障工业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到解困解难、促进企业实现稳定满产,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各部门各单位齐心协力,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我们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帮助企业脱困的政策,比如支持市场主体的“24条”,促进消费补偿的“29条”,“28条” 帮助中小企业脱困,稳定经济市场的“46条”。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直接政策红利达300多亿元,惠及100多万市场主体。

活力来自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效益提升,并将在相关措施的推进中进一步激发。

下一步,我市工业信息系统将紧盯“止跌反弹增长”目标,抓好“七抓七稳”,全力以赴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把握领先地位,保持稳定增长。我们将继续坚持与中国一汽、CRRC常可及重点配套企业“高层周对接、一线日联系”的工作机制,继续坚持常态事、紧急事、突发事高效处理的原则,及时处理缺芯、缺电等潜在风险,全力保障红旗全新H5、红旗HQ9等新车型稳定放量,全力保障常可Xi地铁16号线、深地铁14号线交付,全力保障一汽实现全年产量目标。

——突出重点,稳增长。扎实开展全市工业“四季度冲刺”专项行动。市领导带队到17个作战单位一线,切实解决防疫、原料、资金、用工、工业企业要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全力压实压实作战单位稳步增加主体责任。全力推进全市1330家工业企业、537家10亿元企业、88家10亿元企业、17家50亿元企业在稳产、满产的基础上实现达产、超产,为全市工业平稳增长提供保障。

——抓服务,保稳定增长。落实“四个服务”,常态化开展“1+21+N”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坚持线下与线上企业联动,线下扎实开展“万人帮万企”,实施“四维”一揽子保障覆盖,线上积极发挥“长春亲青政企关系”、“1+9+17”、“三位一体”微信服务群作用,及时高效解决集群内10323家企业发展难题,服务和保障全市企业快速成长。

——抓挖潜稳增长。实施工业企业提升计划,力争今年新增100亿元企业3家、10亿元企业10家、1亿元企业30家。加快推进富赛汽车电子、玲珑轮胎、百科生物等170个重点项目投产,力争全年新增产值280亿元以上。发挥“专精创新”企业快速成长的优势,加快构建全市“专精创新”企业“3168”梯度培育体系,推动全市各级40家国家级“专精创新”小巨人企业、259家省级“专精创新”企业、739家市级“专精创新”企业快速成长。

——抓项目、稳增长。积极发挥重点产业链“1311”工作体系作用,加快推进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重点产业链“查链、补链、强链、延链、展链”,有效解决全市390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建设问题,全力推进总投资358亿元的奥迪PPE新能源汽车工厂和总投资135亿元的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国际汽车城专班办的作用,务实推进“六个回归”,加快优化奥迪PPE配套项目,分步承接零部件及其要素的投放, 从而不断为我市积累新的发展动力。

——抓供给,稳增长。提前应对煤电等生产要素短缺对工业运行的影响。采取“专班+专业户”的模式,实现工业企业“用工”与劳动者“就业”的精准匹配和高效衔接,确保工业企业全年用工4万人以上。继续协调保障物流、运输、水、电、热等重点企业生产要素,全力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稳定。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