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安徽省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1-10月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65.2%。这一数据的背后,是安徽省长期以来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源头支撑,同时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新动能,加快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新产业、新动力在生成,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在传统煤炭、钢铁行业遭遇下行周期的不利形势下,安徽省经济结构面临深度调整,一些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满负荷快速增长。
记者走进位于安徽蚌埠的方兴光电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看到一种超薄、透明的“玻璃”,可以像普通塑料薄膜一样弯曲,在生产车间里甚至更加柔韧。这是一种用于电容触摸屏的硅基柔性导电膜,相当于普通白纸厚度的1/5,解决了生产曲面电视、电脑和一些可穿戴设备的上游材料问题。
从传统的“玻璃之城”到新型显示器、特种玻璃制品等领域使用的“新玻璃”,蚌埠以硅基新材料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蚌埠市的转型只是安徽省今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缩影。今年1-10月,以硅为代表的安徽省材料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5%。
这种爆炸式的增长趋势并不是新材料独有的。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2012年底生产出第一台笔记本电脑,到年出货量超过2000万台,再到建成年产500万台平板电脑的项目,仅用了4年时间。
作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主导产业,今年1-10月,安徽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已达1542.4亿元。
在新能源汽车生产枢纽合肥,JAC涉足新能源汽车研发领域十余年,已推出六代技术、两代产品。今年1-10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超过14650辆,同比增长95%。
安徽省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194.2亿元,同比增长15.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40.1%提高到65.2%。
加强源头创新,抢占技术领先壁垒。
在全球制造业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安徽行星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爱民敏锐地抓住了地下工程建设给盾构机行业带来的市场机遇。可作为盾构机的关键部件,主传动减速器产品和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
从2013年开始,安徽行星机械陆续投入数千万元,终于成功研发出一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主传动减速器。其中传统效率和机械强度优于国外同行业。
只有原创,在源头创新上独树一帜,才能抓住技术领先的关口。锅炉水循环泵是火电技术的重要辅助设备之一,其核心技术难度大、要求高,长期被国外几家公司垄断。
合肥万华电机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从1999年开始在各国检修锅炉循环水泵。经过吸收、消化、改进、发展和创新,先后获得该领域20多项国家专利和科技成果,成功设计制造了锅炉水循环泵。产品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60%,交货周期从2年缩短到6个月。
“只有在创新的源头上下功夫,才能掌握核心技术,用真实优秀的产品赢得尊重,赢得市场话语权。”安华电气董事长姚崇全说。
作为安徽省高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也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原始创新”。他的团队一直致力于让机器“不仅能听和说,还能理解和思考”,用人工智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目前已经可以实现语音转换、多语种同声翻译,甚至可以高精度模仿某人的语音讲话。甚至在微软和谷歌都参加的国际英语合成比赛中,多次获得世界第一。
量子通信“多光子纠缠和干涉测量”项目获奖,“人造太阳”取得重要进展,世界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回顾2016年,安徽省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今年1-9月,全省共授权发明专利13765件,增长95.2%,总量居全国第七,连续11个月居全国第一。
政策红利加码,新动能可期。
随着涉企收费清单优化等改革的效应,安徽省创新创业热潮持续升温,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加。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新登记企业13.73万户,增长33.1%。
不断壮大的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安徽省不断完善产业发展保障、财税支持等要素,着力打造政策高地。“通过‘放、管、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安徽省经济研究所宏观服务部主任胡说。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创新。今年以来,安徽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推动科技产业与金融资本深度对接,下好金融服务这盘棋。并将金融顺畅流入实体经济管道作为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服务经济发展的重点。
一批又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和企业人才培养项目引领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源头创新之路。姚爱民回忆说,正是一次次的培训和交流,让他更了解市场的需求,开始反思如何创新。最终瞄准盾构机市场,坚持创新,解决了国外产品的“卡脖子”现象。"现在我们已经与合肥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如今,安徽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大省向科技大省的转变,创新氛围更加浓厚,结构持续优化的特征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