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本报YMG 12月29日电(记者郭超)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制造业分工格局正在加速重构。作为制造业大市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已成为烟台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八个关键词传递出我市制造业在升级转型路上的重要信息。
关键词一:历史
烟台有着丰富的工业发展史。烟台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1861年正式开埠后,烟台工业在西方经济的刺激下被动起步。1892年,民族实业家张弼士先生创建了中国和远东第一家葡萄酒酿造企业张裕酿酒公司。从此,中国最早的钟表厂——烟台宝钟表厂,中国最古老的锁厂,以及啤酒厂、罐头厂、面粉厂、火柴厂相继出现,拉开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序幕。新中国成立后,烟台开始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主义工业发展。虽历经沉浮,但工业门类逐渐完善,规模逐渐扩大,进入了工业化的初级阶段。改革开放以来, 烟台工业进入全面振兴和持续快速发展时期。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加快发展,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蓬勃发展,工业实力迈上新台阶。进入新世纪,烟台工业进入了裂变式增长的新阶段。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在全省率先突破万亿元大关。
关键词二:实力
烟台的工业规模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烟台是一个大工业城市。多年来,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市、工业兴市之路。围绕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积极培育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打造特色产品集群,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了具有较强对冲和平衡能力的产业体系,规模和实力位居全国前列。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54万亿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含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九,在地级市中排名第二;今年前10个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收入和利润位居全省第一。
-业内最佳:
烟台金矿拥有全国25%的黄金资源和全省90%的黄金资源。黄金产量连续40年位居地级市第一。
烟台是中国四大美食名城之一,龙口粉丝的原产地和唯一产地。北方最大的水产品加工基地,位居全省第二。
烟台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葡萄酒产量占全省的81.8%,全国的28.7%。
烟台是“山东省高端装备产业(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关键词三:名企
烟台有一群骄傲的行业领袖。烟台一直把培育强势企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先后实施了“百强工程”、“1351增效工程”、“246工程”、“2358工程”、“3·50工程”、“8515工程”、“双十万工程”等一系列培育强势企业的举措。2015年营收超百亿的企业达到100家。
-最具企业精神:
富士康科技(烟台)工业园是山东半岛最大的3C产品产业基地,也是山东省最大的出口商。
万华集团是全球第五家掌握MDI核心生产技术的企业,MDI总产能居世界第一。
上汽通用东岳基地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杰瑞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油田增产设备制造商,也是国内油气装备领域最大的民营上市公司。
玲珑集团是中国轮胎行业品牌价值最高、产品种类最全、出口创汇最多、新产品开发最多的民族轮胎企业。
泰和新材料是中国最大的高性能纤维R&D和生产基地,是中国高性能纤维产业参与全球高科技竞争的标杆企业。
丛林集团是中国高速列车和地铁轻轨车体结构材料的主要供应商,高速列车车体材料市场占有率超过60%。
南山铝业拥有全球同区域唯一且最完整的铝产业链,主要产品涵盖建筑型材、工业型材、高精铝带箔、轨道车车体型材、航空材料等多个领域。
山东卢鑫贵金属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集成电路键合线生产企业,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以上。
烟台正海磁性材料是全球最大的风力发电机用磁钢制造商,拥有省内唯一的磁性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烟台长久钟表有限公司时间同步系统、区域主时钟系统、城市景观时钟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
鲁花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花生油生产商,“鲁花”是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
厉安德北部是亚洲最大的果胶加工基地。
双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挂面行业首家上市公司,集“龙口挂面、豌豆淀粉、豌豆蛋白、食用菌”四大生产基地于一体的全球最大集团企业。
红一百烟台生产基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和出口基地。……
关键词四:集聚
烟台有许多具有竞争特色的工业基地。烟台把集聚发展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思路,充分发挥园区(基地)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资源、优势要素集聚发展,发展以优势产品链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关联度高、集约化程度高,产业集聚程度不断提高。目前有省级以上工业示范基地13个,其中国家应急工业示范基地(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1个。新增11个省级以上工业示范基地, 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电子信息(通讯设备)、龙口市的有色金属(铝深加工),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洼地。
关键词五:开放
烟台具有独特的开放优势。烟台是山东沿海七市中唯一横跨黄海和渤海的城市,是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枢纽城市。与日韩隔海相望,中国是距离日韩最近的地区之一,是东北亚综合性国际物流枢纽。烟台是山东最早的口岸开放城市,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首站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节点城市,中韩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桥头堡,开放条件得天独厚。烟台始终坚持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发展制造业的重要途径,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创新开放模式,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新发展。对外贸易的规模相当可观。2015年,全市进出口达493.9亿美元,占全省五分之一,其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分别占全省三分之一和二分之一,农副产品出口约占全省五分之一。“走出去”步伐加快,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近300家烟台企业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400多个项目,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投资了100多个项目。万华工业在匈牙利投资30亿美元建设中匈边境经济贸易合作区, 这是第一批省级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玲珑轮胎投资1.9亿美元的泰国轮胎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为烟台工业企业富余产能转移和产品市场拓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关键词6:创新
烟台不断推进技术进步,创新体系日臻完善。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投资,引导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十二五”期间,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800多个,投资5500多亿元。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461.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2.1%。
积极搭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平台。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实验室6个,居省会及内陆城市之首。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是全国地级市最多的;企业省级重点实验室17个,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2个,居全省首位。加强产学研结合,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大学科技园、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穆平海岸带环境综合实验站、“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院”相继落户。今年,许多产学研项目, 如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工业技术研究院、山东省先进制造业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已签约,产学研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90%以上的工业企业与各类高校、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
关键词7:整合
烟台扎实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把信息化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导向,烟台先后被确定为省级融合试验区、省级无线城市试点城市、中欧绿色智慧城市。17家企业列入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融合试点,居全省第三位;万华化工、玲珑轮胎、杰瑞工业园、恒通物流等。被认定为省级智慧园区;25家企业被认定为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市级示范企业;长久、杰瑞等5家公司的CIO获得2015年全国优秀首席信息官称号。
目前,我市23%的工业企业达到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初级水平,69%达到中级应用水平,8%达到高端水平,重点企业装备信息化应用率达到38.6%。
关键词8:绿色
烟台创新节能工作机制,绿色发展走在前列。坚持把节能降耗绿色发展作为加快转移、优化结构、保护生态的重要着力点,在全国率先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节能交易等机制,推进节能重点工程建设,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大淘汰落后力度,提高循环经济水平,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动制造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烟台市、招远市、烟台开发区分别入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县市和示范园区,18家单位入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获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十二五”以来,综合利用工业废弃物3750万吨,当年充分利用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2015年底,烟台万元GDP能耗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五分之一,成为山东省唯一连续十年实现节能目标的城市。今年,我市被国家节能中心授予“推进绿色发展示范基地”, 成为全国首个地级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