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长青、记者黄龙报道:全市锂电池产业2013年实现产值25.14亿元,2014年实现产值50.4亿元,2015年实现产值超100亿元,年增长率100%。锂电池新能源产业基本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新能源汽车的完整产业链,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三...
锂电池新能源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宜春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的一个缩影。
五年来,宜春市围绕建设“千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的战略目标,加快发展主导产业,充分激发主导产业引领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用,全市主导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全市七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5.7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78.01%;主营业务收入1165.91亿元,占全部上市行业的76.62%;利税总额149.66亿元,占全部监管行业的78.95%,其中利润98.9亿元,占79.14%。
五年来,宜春市以技术领先、高端突破为核心,培育壮大锂电新能源、绿色光源、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得天独厚的锂资源,宜春市大力发展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锂电池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江特电气、赣锋锂业、方大特钢、智慧能源等8家上市公司在我市投资锂电池项目;徐丽矿业、赛特新能源、星分子材料等企业实现了从项目数量到质量的转变,特别是星分子材料填补了宜春市隔膜生产企业的空白;已举办两届江西(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合作推介会,签约总额近260亿元;今年上半年, 锂电池新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市28.63个百分点。医药行业现已建成以中成药为主导,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齐头并进的医药工业体系,基本完成国家规定的GMP和GSP认证转型。全市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0亿元。同时,宜春市注重产业链延伸和精深加工,通过创新求生存、求突破、求转型,改造提升机电、纺织、建陶、烟花等传统产业。奉新引导纺织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上下游项目, 并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全县纺纱规模接近全省半壁江山,被评为“中国棉纺织城”。通过实施“机器换人”,这个县纺织行业每万锭工人数从125人下降到55人。高安现有建筑陶瓷及配套企业158家,陶瓷生产线186条。通过减去建筑陶瓷行业的产能,加上产品创新,行业实现了持续增长。上半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4亿元,同比增长13.04%;
伊春还以节能减排、绿色崛起为契机,淘汰落后产能,积极打造煤、电、盐、化等循环产业。截至去年底,凤城市循环经济产值超过300亿元,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其中,再生资源产业已突破100亿元,循环经济正逐步成为引领丰城工业经济发展的新的核心增长点。香樟充分发挥岩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盐化产业,打造集基础化工、精细化工、下游产业链为一体的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成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荣获 “中国盐化工循环产业基地”。
目前,宜春锂电新能源、远洲医药、丰城再生铝、樟树医药盐化工、高安建陶光电、上高绿色食品制鞋、丰鑫棉纺织等10个产业集群被列为省级重点产业集群,占全省六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