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铣床主传动系统在土作时,由于齿轮、轴承等零部件的激发响应,以及系统内部传递和辐射,产生了噪声。这些部件由于出现异常情况,激振力增大,进而导致噪声增大。为了控制数控铣床轴承噪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内外环质量。在故障铣床的主传动系统中,内环和外环的轴承都为内环转动,外环固定。当内环出现径向偏摆时,会引起旋转时的不平衡,从而产生振动噪声。如果轴承的外环配合孔形状和位置公差不好,径向摆动就会破坏轴承部件的同心度。如果内环与外环端面的侧向跳动较大,还会导致轴承内环相对于外环发生歪斜。轴承的精度越高,上述的偏摆量就越小,出现的噪声也就越小。除了控制轴承内外环几何形状偏差外,还应控制内外环滚道的波纹度,降低表面粗糙度,严格控制装配过程中滚道的表面磕伤和划伤,以降低轴承的振动噪声。观察发现,滚道的波纹度为密波或疏波时,滚动体在滚动时的接触点显然不同,从而引起的振动频率相差很大。
2. 控制轴承与孔和轴的配合精度。在故障铣床的主传动系统中,轴承与轴和孔的配合,应保证轴承有必要的径向间隙。径向工作间隙的较好数值,是由内环在轴上和外环在孔中的配合,以及在运动状态下内环和外环所产生的温差所决定的。因此轴承中初始间隙的选择对控制轴承的噪声具有重要意义。过大的径向间隙会导致低频部分的噪声增加,而较小的径向间隙又会引起高频部分的噪声增加,一般间隙控制在0.01mm时比较好。此外,外环在孔中的配合形式会影响噪声的传播。较紧的配合会提高传声性,从而使噪声加大。过紧的配合,会迫使滚道变形,从而加大轴承滚道的形状误差,使径向间隙减小,也导致噪声的增加。只有松紧适当的配合可使轴颈与孔接触处的油膜对外环振动产生阻尼,从而降低噪声。另外,配合部位的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应符合所选轴承精度等级的要求。如果轴承很紧地安装在加工不准确的轴上,那么轴的误差就会传递给轴承内环滚道,并以较高的波纹度形式表现出来,噪声也就随之增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内外环质量、控制轴承与孔和轴的配合精度以及控制滚道波纹度等方式来控制数控铣床轴承的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