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生力亿元布局锂电回收背后:20万吨锂动力电池年内退役,苹果等巨头已提前布局

   2023-05-10 480
核心提示:公告显示,广东迪盛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盛利)拟与韶关洪钟金属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关仲达)共同出资设立广东威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开展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相关业务。近日,迪生利公司发布公。

近年来,动力锂电池回收市场呼声高涨,带动了众多产业链相关公司的布局,包括在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领域毫无生产运营经验的迪盛利。

近日,迪生利公司发布公告称,拟与韶关洪钟、韶关仲达共同出资设立广东威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相关业务。此外,苹果还宣布将使用机器人“雏菊”回收废弃iPhone中的金属,并用于新产品中。动力锂电池回收业务一时间成为烫手山芋,这也反映出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正在临近。

根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2020年,我国报废动力电池累计数量将超过20万吨。如果其中70%可以梯次利用,大约需要报废6万吨电池。国联证券冯瑞琦指出,已布局动力电池回收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有望在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期获得更多红利,如格林美、天齐等。

国内外企业争相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领域。

刚进入2020年,动力电池回收就有一个亿的投资布局。1月14日,迪生力发布《广东迪生力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关于外商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的公告》。公告显示,广东迪盛利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盛利)拟与韶关洪钟金属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韶关仲达)共同出资设立广东威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资公司),开展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相关业务。广东威马注册成立后,公司持股55%,韶关洪钟和韶关仲达两家合资公司分别持股15.56%和29.44%。这两家合资企业是一致行动的。

公告显示,韶关洪钟和韶关仲达目前拥有两项发明专利(球形钴包覆氢氧化镍生产工艺和球形氢氧化镍生产工艺)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新型快速溶解反应器),是废旧锂电池回收利用的核心技术。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迪盛利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前身为台山国际交通设备配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10月26日。是一家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生产直达海外销售市场和直营批发连锁店、横跨中美、覆盖全球的高端铝合金汽车轮毂企业。是国内最大的汽车轮毂配件出口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该公司并无新能源废旧锂电池回收领域的生产经营经验。

事实上,除了迪生力,吸引到锂电池回收领域的企业也不少。近日,苹果公司宣布将使用机器人“雏菊”回收废弃iPhone中的金属,并用于新产品中。对此,苹果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从源头做起,成为未来能够完全实现“闭环”生产的公司,甚至彻底摆脱对矿业的依赖。

此前,据媒体报道,丰田汽车在泰国北流省开设了电池生命周期管理工厂,管理在泰国销售的混合动力汽车电池,这也是丰田第一家海外电池回收工厂;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也与比利时材料回收公司柯美和瑞典电池公司Northvolt共同建立了汽车电池回收企业。此外,巴斯夫还宣布,公司计划与法国公司Eramet和Suez合作,开展电动汽车废旧电池回收业务,并投资电动汽车“ReLieVe”锂离子电池回收项目。这类新闻近年来传播频繁。可见市场对动力锂电池回收行业的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

动力锂电池报废高峰将至:回收前景广阔,商业模式有待成熟。

2019年底,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家年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报废动力电池回收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为动力电池回收产业发展提供了路线图。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大幅增长,从2011年的0.82万辆增长到2018年的125.62万辆。2019年前11个月累计销量104.3万吨,动力电池出货量从2011年的0.64GWh增长到2018年的65GWh。

新能源汽车体系的不断扩大,也带动了动力电池报废、回收和再利用的市场需求。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结合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2020年,我国报废动力电池总量将达到12-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可能达到35万吨。同时,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将在2020年达到20万吨(约25GWh),2025年达到78万吨(约116GWh),其中约55万吨可分阶段使用,占总退役量的70%。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我国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还有商业模式、技术创新等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但回收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总的来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动力电池将逐渐进入报废期,未来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锂电池回收市场的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消费市场,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

对此,恒洲智伯研究中心建议,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国内相关企业应未雨绸缪,练好内功,提升综合实力。在技术上,一是提高直接回收废旧锂电池的能力,简化回收流程,降低废旧电池回收成本;其次,通过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提高有价金属的回收率和回收产品的性能,从而促进锂电池回收的经济效益。同时可以加快三元锂电池回收技术的研究,提前布局三元锂电池回收。在行业方面,需要深化与下游应用企业的合作, 拉近与回收材料目标市场的距离,完善废旧锂电池材料回收机制,构建从R&D、生产、应用到回收的锂离子电池闭环产业链。此外,还可以拓展电池回收材料的应用领域,提高回收废电池的利用价值。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