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补偿导线分类以及技术要求

   2024-04-09 650
核心提示:2.技术要求2.1绝缘层、护套和屏蔽层2.1.1补偿导线的绝缘层厚度、护套厚度和大外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屏蔽层的厚度不得大于0.8毫米2.2绝缘电阻当环境空气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补偿导线的线芯之间以及线芯与屏蔽层之间的绝缘电阻每10m应不小于5mω。耐热补偿导体的绝缘层厚度公差为标称值的负20%,薄部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减0.1毫米,绝缘线芯外径允许局部加大,但厚部外径不应超过大外径值。2.3物理和机械性能一般用途补偿线的绝缘层和护套的物理性能和老化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补偿

1、补偿导线的分类

1.1公差等级和使用条件的分类

根据热电特性的公差,补偿导体可分为精密级和普通级。根据使用温度范围,分为通用型和耐热型两种。

1.2结构形式

1.2.1补偿导线的线芯类型分为单股线芯和多股线芯,线芯的股数见表2。

1.2.2绝缘层、护套和屏蔽层

补偿导体的绝缘层和护套一般以PVC为主要材料;耐热补偿导体的绝缘层以聚四氟乙烯为主体材料,护套采用聚四氟乙烯或无碱玻璃纤维(表面应涂硅酮漆或烧结聚四氟乙烯分散体)。

屏蔽层由镀锡铜线或镀锌钢丝编织而成,或包有复合铝(铜)带。

2.技术要求

2.1绝缘层、护套和屏蔽层

2.1.1补偿导线的绝缘层厚度、护套厚度和大外径应符合表4的规定。

绝缘层

一般情况下,补偿导线的绝缘层表面应光滑,颜色均匀,无机械损伤;保温层厚度的公差为公称厚度的±10%,薄的部分厚度应不小于公称厚度的90%减去0.1毫米;;绝缘层应进行交流电压4000V,频率50Hz的火花试验而不击穿,实验机的运行速度应保证绝缘层在每一点上受到不小于0.1s的电压作用。

耐热补偿导体的绝缘层厚度公差为标称值的负20%,薄部厚度应不小于标称值的90%减0.1毫米,绝缘线芯外径允许局部加大,但厚部外径不应超过大外径值。

护套

用聚氯乙烯或聚四氟乙烯作护套时,护套应紧紧地包在线芯的绝缘层上,绝缘层和护套不应粘在一起,表面应平整,颜色均匀。

护套厚度的允许偏差为标称值的负20%,薄壁部分的厚度不应小于标称值的80%。用玻璃纤维编织的护套应该具有不小于90%的编织密度。

屏蔽层

编织密度不小于80%,连接后断头要修剪整齐;复合铝(铜)带应紧贴绝缘层,不易松动;屏蔽层的厚度不得大于0.8毫米

2.2绝缘电阻

当环境空气温度为15-3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时,补偿导线的线芯之间以及线芯与屏蔽层之间的绝缘电阻每10m应不小于5mω。

2.3物理和机械性能

一般用途补偿线的绝缘层和护套的物理性能和老化性能应符合表5的规定。

2.4耐热性

耐热补偿导线应在220±5℃下进行24小时的耐热试验,样品应立即在5倍直径的圆柱体上弯曲180度,表面不应有裂纹。补偿导体的线芯之间以及线芯与屏蔽层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5MΩ米。

2.5防潮性能

耐热补偿导线应承受40±2℃的环境温度和95±3%的相对湿度。经过24小时防潮性能试验后,芯线之间以及芯线与补偿导线屏蔽层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5mω/米。

2.6低温绕组性能

补偿线一般应进行-20℃的低温卷绕试验,目测卷绕在试验棒上的样品绝缘层应无裂纹。

郑州圣龙电气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扁平电缆、特种电缆、电力电缆、控制电缆、发热电缆、电脑电缆、变频电缆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red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