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呐!鲁花流水线竟现“党员先锋岗”标牌

   2023-04-20 650
核心提示: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鲁花集团肩负着中国花生和花生产业的未来:为了农民增收,在自己的土地上致富,鲁花在中国的贫困地方建设了许多花生油生产基地。从“小事”到“发展大联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追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大目标”、“夯实大基础,严管产品。

央广网胶东9月20日消息(特约记者侯佳伟)9月20日,“供给侧山东政策”中国网络媒体第十二采访团一行来到鲁花集团莱阳总部采访。在繁忙有序的生产车间,记者在霍然的流水线上发现了“党员先锋岗”的牌子。一个非公企业这么重视党建?这让记者感到既惊讶又好奇,想一探究竟。

据悉,“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至今还镌刻在鲁花集团的老厂房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贯穿于从公司领导到普通员工的每一个工作环节。他们带着情感亲近农民,带着“产业报国,民生惠民”的情怀生产每一滴花生油,让每一瓶油都有温度,传递着鲁花人对国家、对社会、对消费者的爱和责任。

爱国其实可以很具体。

鲁花集团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在今年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过程中,鲁花坚持“定期学习党章党规,及时学习重要讲话,反复学习主要精神”,每周五下午留出一个小时作为“三会一课”的固定时间,组织深入学习党员专题,开展讨论交流。

党建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爱国主义实际上是鲁花高层头脑中一个非常具体的东西。这种具体性,鲁花集团创始人孙孟全在创业之初就感受到了。

上世纪80年代,孙孟权接任姜疃镇物资站站长。有一年,姜疃镇红薯大丰收,很多农民家里养了几千斤干红薯。农民找到物资站,希望他们能帮忙卖红薯干。孙孟全努力帮农民卖地瓜干,赚回了物资站的第一笔钱3万元。这时候,农夫握着他的手说:“谢谢你。没有你,我们的地瓜干早就烂了!”"

孙梦泉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如果说这句话以前对他来说只是一种观念,一种信仰的话,从这件事上,他认识到,对于一个党员来说,爱党爱祖国不是宏大的观念,而是具体的东西。

从此,他为企业定下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下定决心要“让全中国人民都吃上我们生产的油”。

虽然孙梦泉说这句话时被人嘲讽,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人们不得不承认,当初的“豪言壮语”已经落实到了一件具体的事情上:

30多年来,鲁花从未给过农民一张白条。花生的所有原料都是当天采购,当天兑现。即使花生大丰收,花生价格也从未被压低,实现了农民靠鲁花致富,鲁花靠农民种植。

从“小事”到“发展大联盟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追求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大目标”、“夯实大基础,严管产品质量”的经营理念,鲁花集团将对国家和农民的爱融入到企业经营的每一天。

“先爱自己”和“利人利己,以德报德”...在鲁花,这样的文化观念数不胜数。因此,鲁花集团的企业文化从一开始就建立在一个共产党员热爱党和国家的基础上,鲁花文化深深植入了爱国基因。

抓党建就是讲责任、讲诚信。

鲁花集团有四个“零容忍”,即“腐败零容忍、团伙行为零容忍、质量投诉零容忍、安全事故零容忍”,给干部的“私心”装上篱笆。

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虽然孙孟全从零开始打造了鲁花集团,并通过努力将其打造成国内领先的食用油企业,但在他心中,鲁花集团从来都不是自己的。他说:“企业小,就归国家、社会、老百姓所有。”孙孟权的话语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国家和人民强烈的责任感。

正是基于这种责任感,鲁花集团肩负着中国花生和花生产业的未来:为了农民增收,在自己的土地上致富,鲁花在中国的贫困地方建设了许多花生油生产基地。2003年,鲁花在全是盐碱地的鲁西定陶县建立了年产15万吨花生油加工厂。2004年在河南周口建成年产10万吨花生油加工厂。此后,在深州、河北、阜新、辽宁、湖北、内蒙古等贫困地区建立了油脂加工厂...不仅如此,鲁花还承担了许多国家科技项目。承担2011年富民强县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高产高油花生育种、高产栽培及花卉深加工产业发展”“举个例子,农民常规种植的花生含油量在38-50%,改良的高产高油高油酸花生含油量在60%以上。鲁花还拨出专项资金,与科研机构联合研究,培育种子供农民种植,然后以高于普通花生的价格收购。现在,这个项目已经初步实施,山东、河南、新疆等地的农民都种植了这种“三高”花生。

正是因为这种责任感,鲁花集团始终把“诚信”二字挂在心上。对农民坦诚,坚定“为农民说话”;对消费者坦诚,5S压榨技术将彻底去除黄曲霉毒素,绝不让消费者吃一滴不健康的油,公布调和油配方比例等。,并切断所有关于诚实的怀疑...

经过30多年的发展,鲁花的企业规模已经是当年的几十倍,但孙孟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并没有改变。鲁花所有的企业理念和文化,无论是“实业报国、惠民生”的企业宗旨,“利民为公、爱人为先”的价值观,还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确保消费者满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价值观。

今天的鲁花,把党建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更加强调责任、诚信,让利民、惠民成为自觉。

每一滴鲁花油都有香味和“温度”。

鲁花集团的352名共产党员分散在210多个支部和26个生产基地...虽然党员的分布很分散,但鲁花集团已经“联合”了他们的管理层。每月25日前,小组制定下月《党章党规及系列讲话》学习计划,具体到日,责任到人。针对党员分散的问题,我们重新划分了党小组。对于个别支部,只有一名党员,按照地域就近原则,就近分配到其他党小组,保证352名党员学生都能参加学习...之所以如此重视党建工作,是因为在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鲁花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孙东伟看来, 抓党建和抓发展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抓党建就是抓无形的东西,是根本;抓增长就是抓有形的东西,是一种现象。

孙东伟非常重视党员的作用,坚持党员“平时看得见,关键时候能赶上”。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验等关键岗位优先考虑党员。

以产品质量验证为例,鲁花集团生产的每一批花生油都要经过品尝才能通过检测。技术、R&D、品控、市场等核心部门的负责人。组成了品鉴小组对花生油进行品鉴。

目前,鲁花全国共有15家油厂。每个油厂出厂前,除了要经过工厂的评审小组评审,还要将样品送回总部进行品鉴和评审。

在这个环节中,集团创始人、总裁、高层领导要作为品鉴团队成员亲自参与品鉴评审。评审组将对产品质量是否与报告相符进行复检,产品只有通过评审才能出厂。而且这些样品会由总公司统一保存,直到该批产品上市销售后才能销毁。

“品尝”是鲁花油流向市场的最后一步。花生进入鲁花油厂的第一关也相当严格。购买的花生不仅要经过层层关卡,还要考察花生种植区。每个工厂都有30多名原料信息员跟踪花生的生长环境,给予种植指导,监控其生长情况。所有采购的花生都有不超过半个月的储存期,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指标。在生产过程中,“自检”和“互检”并重,每一道工序都把下一道工序当成客户。质量监控机制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相对封闭,连续不断。

精湛的工艺和严格的标准背后是一种鲁花的情怀,这种情怀是基于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鲁花人对国家、对消费者、对农民的爱。正是这种情怀和责任,让我们吃的每一滴鲁花花生油都充满了清香和温暖的感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