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板压合溢胶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案

   2024-02-20 1190
核心提示:溢胶是指在贴合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胶水体系在覆盖层中流动,导致FPC电路焊盘位置出现类似于EXPORY级数的胶斑问题。CL在涂布然后干燥时,如果温度、时间等参数控制不当,半固化过程中胶黏剂体系的流速会过大。另外,保护膜CL打孔后有毛刺,员工不去除也会导致压后溢胶。4.溢胶的第四个具体因素:客户FPC成品的特殊设计也会导致局部溢胶。在工艺参数的设定上,如果压力过大,时间过长,压机压力不均匀,都有可能导致溢胶。5.溢胶具体因素之五:溢胶的产生与FPC工厂的工艺参数设定有关。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溢出。

气泡和溢胶是FPC复膜过程中常见的质量异常现象。溢胶是指在贴合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高,胶水体系在覆盖层中流动,导致FPC电路焊盘位置出现类似于EXPORY级数的胶斑问题。

其次,我们来讨论一下溢胶的原因。

溢胶的原因很多,和覆盖膜的加工流程有关。这与FPC工厂的工艺参数、保存环境和员工的操作方式有关。下面,从具体因素来讨论:

1.造成溢胶的具体因素之一:由覆盖膜制造过程中的参数决定。

CL在涂布然后干燥时,如果温度、时间等参数控制不当,半固化过程中胶黏剂体系的流速会过大。另外,如果涂布时CL胶体系分布不均匀,在压合过程中溢胶量很难控制。

当此类产品发运给客户时,在进货检验时,溢胶量将明显高于产品规格中的指示值。

2.溢胶的第二个具体因素:覆盖层溢胶与存放环境有关。

目前泰红覆盖膜的保存条件是10℃以下,保存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90天。

如果存放时间超过或存放条件达不到要求,覆盖层很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胶系不稳定,容易溢出。

3.溢胶的第三个具体因素:客户的产品结构是否合理是溢胶的重要原因。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L和CL的搭配要尽可能合理。如果覆盖层胶系的厚度与基材铜箔的厚度相差甚远,很有可能会出现溢胶的情况。应从源头上避免FPC结构搭配的错误。

4.溢胶的第四个具体因素:客户FPC成品的特殊设计也会导致局部溢胶。

随着高精度产品的出现,在一些FPC产品中,设计了独立的PAD钻头。在按压加热的过程中,由于周围没有缝隙,垫位越小溢胶的现象越明显。

压假缝时,员工的操作方式对溢胶有直接影响。

在假接合过程中,保护膜CL和基底材料L之间的未对准将导致在接合过程中焊盘的接合。另外,保护膜CL打孔后有毛刺,员工不去除也会导致压后溢胶。

5.溢胶具体因素之五:溢胶的产生与FPC工厂的工艺参数设定有关。

在工艺参数的设定上,如果压力过大,时间过长,压机压力不均匀,都有可能导致溢胶。此外,溢胶的控制还与热压用辅料的吸胶性能有关。

第三,讨论溢胶的解决方法

我们已经知道了溢胶的原因,可以对症下药,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与溢胶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溢胶是由覆盖膜的制造过程引起的。

然后,FPC制造商应该严格检查来料。如果在进货取样时溢出超标,联系供应商退货,否则在生产过程中很难控制溢出。

胶水溢出是储存环境造成的。

由于保护膜(CL)的保质期较短(到FPC厂家保质期一般不到两个月),客户在购买时需要做好评价,尽量不要使用过期产品。

FPC制造商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冰柜来保存保护膜。如果储存条件达不到要求,CL胶体系会受潮,可低温(60-80℃)预烘CL;2-4小时)可以大大改善CL的溢出。此外,未使用的CL应及时放回冰箱保存。

独立小焊盘位置引起的局部溢出

这种现象是大多数FPC制造商在中国遇到的常见质量异常。如果单纯为了解决溢胶而改变工艺参数,会带来气泡或剥离强度不足等新问题。只有合理调整工艺参数。

独立焊盘位置越小,越难控制溢出。国内现在有的方法是用专用笔把胶渍涂在垫上,然后用橡皮擦擦干净。

如果溢胶控制不当,发生大面积溢胶时,可用2% NaOH溶液浸泡3-5分钟,再用过磨刷磨掉胶。(注:PI不耐强碱,不宜浸泡过久,否则FPC产品变形较大。)

操作模式导致的溢出

假接时,要求员工* * *找正,校正找正夹具,同时加大对找正的检查。避免对位不准造成溢胶。

同时做好压装假接时的“5S”。对准前,检查保护膜CL是否被污染和有毛刺,必要时去除保护膜的毛刺。培养员工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良率。

FPC工厂流程导致的溢出。

如果用快速压机压制,适当延长预压时间,降低压力,降低温度,减少压制时间,都有助于减少溢胶量。如果压机压力不均匀,可以用感应纸测试压机压力是否均匀,可以联系快速压机的供应商调试机器设备。选择Niflon离型膜、玻璃纤维布、添加吸胶性能好的硅胶垫片是改善溢胶过多的重要途径。

改善传统报刊泛滥的措施;

(1)目前泰宏的流变试验主要集中在恒温升温和升温时间。(压力部分目前不宜测试)

(2)从上图可以看出,泰鸿CL(保护膜)的胶水流动温度为115℃。如果马上压胶,可能会造成溢胶,相对可以达到灌胶点。

(3)当弹性和粘度达到108~123℃时,流动性逐渐变差。因此,如果溢胶量过大,可在二次压制前将上压制点延长至123℃,可改善溢胶问题或拉长二次压制的预压时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redadmin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