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雁秋抵制日本垄断企业 利中制酸厂打赢价格战

   2023-04-20 470
核心提示:为了抵制日本对硫酸市场的垄断,他创办了中国自己的硫酸厂,通过长期坚持吃咸菜,在价格战中打败了日本垄断企业。如今,利众制酸厂已经告别硫酸生产,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技术服务咨询,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实现升级。。

20世纪30年代,天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民族实业家,赵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为了抵制日本对硫酸市场的垄断,他创办了中国自己的硫酸厂,通过长期坚持吃咸菜,在价格战中打败了日本垄断企业。现在位于河东区七纬路的利众大厦是利众制酸厂的旧址。

站在利众大厦楼顶,附近是一排排写字楼、商场和居民区。“当时利众制酸厂占地6000多平方米,从七纬路一直延伸到八纬路。”天津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原利众制酸厂职工赵建民说,硫酸是“工业之母”。九一八事变后,工业用酸几乎全部进口,硫酸市场完全被日本产品垄断,价格昂贵。学化学的赵决定建立中国人自己的制酸厂。

赵1893年出生于辽宁,毕业于北京技术学院化工系。他早年从政,但目睹了北洋政府官场的腐败,不愿与之交往。“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辞职,发誓要用自己的知识创办实业,走实业救国的道路。“我爷爷在军政工业界筹集了20万,得到了南开大学化学系的支持,攻克了技术难关。1933年,他创办了利众制酸厂。利中之名,意为利中国,抵制日货。”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赵的孙子董说。

这一举动立刻引起了日本垄断资本的羡慕,他们恶意压价,将每箱硫酸的单价从64元降到14元,企图榨取利润。利众马上降价到12元。但日本商人也大量走私硫酸,把价格降到每箱10元。面对日货的反击,利众以9元的单价迎头反击。“那时候,我爷爷没有拿到工资。员工看到他没发工资,就不想发工资了。他们天天吃咸菜,坚持要工厂。”董对说道。

最终,李忠熬过了困难时期,把日货赶出了天津。但日本商人不甘失败,以利中酸厂排放的气体危害人体健康为借口,煽动附近居民闹事,迫使利中一度停工。“时任南开大学校长的张伯苓带领化工系师生研究了利众制酸厂消烟法,最终解决了问题。”董对说道。当地群众深明大义,同意让工厂继续复产。迄今为止,日本的两次阴谋都失败了。利众酸厂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工商业者抵抗日本经济侵略。

新中国成立后,利众制酸厂实现了公私合营,业务蒸蒸日上,成为天津市较大的企业之一。如今,利众制酸厂已经告别硫酸生产,从生产型企业转变为技术服务咨询,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实现升级。这座建筑保留了让中国人骄傲的名字“立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