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存钱罐为啥成了王公贵族圈里的“尖货”?

   2023-05-09 270
核心提示: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范海涛说,由于古滇人没有系统形成的文字来记录历史,贝壳容器成为研究古滇文明最真实、最直观的材料,堪称“无声的史书”。如今,一件精美完整的贝壳容器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和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问题:2000多年前,为什么存钱罐会成为王公贵族圈子里的“小费”?

对许多人来说,存钱罐是童年的美好回忆:几枚硬币“叮当”地“喂”进了小小的陶瓷罐;当你遇到一个心爱的玩具,你必须打破它才能把钱取出来...然而,早在2000年前的古云南,存钱罐是财富、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当时,存钱罐被称为贝壳,用来储存来自印度洋的珍贵贝壳。贝壳容器由青铜制成,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所以在古代云南,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使用。

据史料记载和考古研究,当时云南大部分地区还处于以物易物的阶段,贝壳货币并不十分流行。贝壳容器多用作礼器,葬于规格较高的贵族墓中。

贝壳贮藏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生产力和审美水平。贝壳容器最独特的地方就是精致的盖子。封面立体浮雕再现了古代云南社会生活的生动场景,包括祭祀、战争、朝贡、狩猎、纺织等。如晋宁石寨山出土的“四牛鎏金骑士铜壳容器”,有一个云南骑士骑着马,手持宝剑,鎏金,四周是四头威武的牛,牛的角和脊巨大。再比如“被诅咒的贝类集装箱”封面上有多达127人...历经2000多年的风雨变迁,我们仍能感受到雕中攻斗、市井交易、骑马狩猎、虎豹搏击的热闹场面。

云南省博物馆副馆长范海涛说,由于古滇人没有系统形成的文字来记录历史,贝壳容器成为研究古滇文明最真实、最直观的材料,堪称“无声的史书”。

如今,一件精美完整的贝壳容器在云南省博物馆展出,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和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和艺术价值。然而,当它们被挖掘出来时,它们已经破碎生锈。

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20多年的文物修复师卢京杰说,破损、残、缺、锈、裂等病害很多。修复时需要进行除土、除锈、粘接、补配、补色、老化等多道工序。修复工作非常精细,大部分时间使用牙科器械。

“我们如此关心他们是为了延长文物的寿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他说。

文物修复后,如何妥善长期保存是更大的课题。云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潘娇介绍,为了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自2017年起,该馆在珍贵文物展柜内放置了一个小白盒——无线传感环境监测终端,用于监测环境。温湿度、有机挥发物、紫外线等指标。此外,博物馆还为脆弱的文物安装了隔离平台。

“关注孩子对文物和历史的兴趣,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文物保护的理念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潘娇说。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