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以来,获得国家、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27项;
截至2016年底,有效专利1866件,其中发明专利373件;
2016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13亿元;
2017年第一季度发动机销量预计达到13万台;
……
玉柴集团从一个1951年创立的小厂,到现在国内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基地,走过了半个多世纪,这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也是一个知识产权比黄金还贵的时代。2007年,玉柴工程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玉柴R&D体制机制的一次创新。自此,玉柴大摇大摆,逐步步入高端制造的巅峰领域。
建设世界一流的工程研究所

3月9日,玉柴车间声隆隆,生产如火如荼。总理的表扬让玉柴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要把玉柴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资料图片)
4个系1个室349人,是玉柴工程研究院最初的规模。虽然与世界上许多老牌企业工程研究院相比,人才和技术的积累有所欠缺,但玉柴人从那时起就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工程研究院”的目标。
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玉柴集团不仅不断加强自身工程研究院创新R&D平台建设,还积极延伸对外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确保产品技术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引领行业需求。
多年来,玉柴集团联合建立了玉柴-亚琛FEV R&D中心、玉柴-布鲁内尔大学R&D中心、玉柴-天津大学联合实验室、玉柴-上海交大联合R&D中心、玉柴-大连交大涡轮增压技术研究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极大地推动了基础技术、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如今的玉柴集团工程研究院已经扩展到7个系、7个所、2个中心,科研队伍扩大了一倍多。
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资料图片)
在以往的市场经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由于一项技术越来越成熟并投入应用,相关企业纷纷掉头跟进发展。但对于玉柴来说,这种常态已经是过去式了。与其被技术变革牵着鼻子走,不如引领技术变革。玉柴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定义绿色发展理念,率先研发新产品,试水低排放领域,赢得多项行业第一,成为全行业科技创新的引领者。

玉柴奖励创新有效的项目、研发和技师成果。(资料图片)
在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玉柴股份“节能环保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当时广西企业科技创新获得的最高奖。
应用该项目技术成果的发动机产品已在国内主流汽车厂的100多款主流车型上得到广泛应用。节能环保关键技术大幅缩短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其中燃烧和排放控制技术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功率密度和热效率完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6年以来,玉柴集团承担了10项国家“863”项目和1项科技支撑计划。
2010年以来,玉柴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取得了4年获得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优异成绩,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内燃机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向知识产权要生产力

(资料图片)
2017年,玉柴股份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2016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据悉,玉柴股份是广西首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称号的企业之一,也是玉林市首个获此称号的企业。
近年来,玉柴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公司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全面落实知识产权激励政策。2013年,玉柴股份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专利申请量居广西首位,跻身全国企业50强。截至2016年底,玉柴拥有有效专利1866件,其中发明专利373件;获得国家、省、部级、市级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节能环保柴油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和“内燃机全工况高增压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两个项目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发挥了玉柴在内燃机行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
玉柴集团率先将国ⅳ、国ⅴ柴油机、国ⅴ燃气发动机及混合动力总成系统批量投放市场,标志着玉柴再次引领国内柴油机行业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提供绿色环保动力,有力推动了国家排放法规的实施。
通过“四大”改革创新,发展红利开始显现:2016年,玉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13亿元,玉柴经营效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产品订单快速回升,2017年第一季度发动机销量有望达到13万台,同比增长超过43%。
★
编辑:钟丹丹|编辑:刘海东
榆林新媒体中心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