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石化以培养高效履职能力、全专业管理能力和全流程操作能力为重点,建立健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基础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到化工部聚丙烯车间,车间主任冯家生介绍,车间有三套不同年代、不同技术特点的聚丙烯装置,员工控制难度很大。对此,他们根据车间人员结构特点,建立了集量化培训、全程培训、网络培训为一体的特色培训体系。目前,经过“全流程”培训后,车间由8名内操变为8名内操控制3套装置,在岗技能人员100%实现“全装置操作”。
“面对这样的新设备、新技术,需要全体员工不要‘偏科’,要成为全设备、全岗位的技能型人才。”冯家声是这样认为的。
“菜鸟”熬成“雄鹰”
回到2011年的夏天,一群精力充沛的大学生走进聚丙烯车间,但这些绿色的“菜鸟”并不知道,一项特殊的“任务”正在等待着他们。
“你很幸运。我们将在中国安装一套采用最新技术的气相聚丙烯装置。这是学习技能的最好机会。”一见面,冯家声就给他们“行了个见面礼”。
技术总监姜文军成了他们的“培训师”,他带领团队出去实习。对于这些学习能力强、思维活跃的大学生,姜文军量化了培训内容,加快了考试节奏,带着他们反复研读资料,为他们配备了器件原理、工艺、技术等不同内容的培训“大餐”,实行“三天小考、五天大考”的考试模式。
“每次大考后,第二天我就把成绩单贴在教室门上贴了。这种‘激励法’让这些年轻人越学越努力,碰撞出了巨大的能量!”姜文俊说了实话。
“苏娟的卧室真壮观。她手绘了所有的流程图,按照材料走向排版,贴在墙上。关键的阀门和联锁以及不同的进料管道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画了出来,简直就是新装置的真实画面!”一天,学生曾庆梅来到苏娟的宿舍取经,她发现了这个“秘密”。
自从苏娟宿舍的“学习角”被发现后,大家纷纷效仿。几天后,所有的学生宿舍墙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蓝图”。
在一年的实习期间,这些年轻人已经经历了100多次考试。现在,他们已经成为车间的骨干。他们有的当了工匠、设备工、班长,在各个岗位上独当一面。当年的“菜鸟”已经变成了凶猛的“雄鹰”。
“单面手”变“多面手”
茂名石化引导员工自觉向“全流程”、“全专业”、“区域运营”等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发展,把自己提升为“一岗好、二岗精、三岗会”的通才。
聚丙烯车间里有一群“老资格”员工。其中70岁的师傅占了很大比例,大部分都在车间干了十几年。起初,有些人对今非昔比的技术更新有“墨守成规”的想法。
“对于老装置的员工来说,要想学习和掌握新技术,必须循序渐进,就像煮汤一样,慢慢煨,才能入味!”冯家声这样想。
对于这些老师傅,车间以“全程”培训为阶梯,安排他们突破一门手艺一门技术,一岗一岗,逐步“过关”。
车间合理安排他们的“全程”培训进度,实行累积奖金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新设备、新岗位的学习和考核。宽松的学习时间安排,不断的奖金激励,再次激发了老员工学习新技术的热情。从“全程”开始,各车间参加考试的人数一直不低于85%。
“水产班长这次拿了5000元奖金!”下班的公交车上,工人们热火朝天。原来,三号新装置班长林刚刚通过了三装置班长“全流程”考试,参加了三装置所有岗位的“全流程”,获得了“巨额”奖金。
丰厚的奖励,科学的训练方法,让“全程”对于有经验的高手来说,简直易如反掌。原一厂制粒主任操作工文跟着“全流程”培训考核的节奏。去年,这位70年代出生的师傅顺利完成了所有的“学习”,顺利打通了三套厂房内所有岗位的“全流程”,从一个只精通制粒工段的“单手”变成了精通所有岗位、全厂的“千手观音”。
“课堂学习”遇上“在线学习”
“现在学习新设备的技术真的很方便。鼠标一点,就可以随意浏览三套装置的流程图,一有时间就可以在网上进行模拟控制练习,自己掌握训练时间!”老装置的总操作手帅文坐在中控室的电脑前,做着新装置的模拟演练,激动地说。
去年5月起,该车间利用互联网平台“放大招”,将员工模拟培训质量列入“赶学帮扶”。每月根据当月模拟练习质量和考试成绩对班级成员进行排名,前三名给予现金奖励。“火热”的模拟培训,在员工心目中成了“我学习,你出钱”的“稳赚不赔的买卖”。
“本周的事故演练是丙烯压缩机泵泄漏的紧急切换处理”。每周发一份培训文档到“车间微信圈”。在业余时间,员工们开始陆续学习,并参与留言讨论。
正是因为互联网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优势,车间每周一都会定期将主题的培训内容发到微信朋友圈,让员工在业余时间“回顾过去,学习新东西”。
一次,车间新三厂催化剂系统堵塞,该厂面临逐步停止反应的紧急情况。无独有偶,当月的培训题目之一就是“催化剂系统的应急处理”。值班班组就这样熟练有序地开展了各自岗位的应急处理操作,及时遏制了装置的非计划停运。
为了激发员工不断学习的热情,车间培训师还通过“车间微信群”定期发放有奖问答“红包”,增加培训的趣味性。这种有趣的“抢红包”培训方式,不仅吸引了年轻员工“刷屏”,还让一些老员工请子女帮忙下载微信,他们也争相参与。
“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培训是车间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次考验。培训从固定时间地点的集中学习变成适合每个人时间表的分散学习,无障碍培训效果更加高效便捷。”冯家声解释了互联网+中培训的魔力。(钟大海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