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环保活动家雷切尔·卡森撰写的《寂静的春天》开始在《纽约客》杂志上连载,敲响了人类破坏环境将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钟,并由此拉开了全球环保运动的序幕。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已成为对全球生态做出最大贡献的国家之一。2019年2月,美国宇航局发布的卫星数据显示,2000年至2017年间,全球绿色面积增加了5%。其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贡献排名世界第一。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催生了中国庞大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产业。最近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的青岛关中生态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关中生态,股票代码:300948)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卓越的生态修复能力,覆盖全国70多个城市。
关中生态成立于2000年8月,前身为青岛蓝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生态环境建设业务,包括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修复业务,以及园林绿化、市政公用等部分城市环境建设业务。
公司所从事的生态修复业务主要是指通过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恢复或具有自然环境应有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结构,并能持续健康演替发展,适用于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或难以自然生长,采用常规绿化技术和手段难以修复和种植植被的地方。例如矿区、尾矿和垃圾场、工矿废弃地、河流海堤(坝)、岛礁、各种破坏的山体或斜坡、风沙地、荒漠化地区等。
针对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常规绿化技术难以修复的环境,公司主要依托自主研发的优土、喷播设备、颗粒喷播植被修复技术开展业务,根据不同的田间条件设计不同的生态修复方案,实现生态破坏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功能重建,达到修复区域新建植物群落与原生植被自然融合的效果。
例如,在大理海东新城中心区栖凤公园南北坡关中生态绿化工作中,针对风化严重、泥质粉砂岩为主体结构、节理裂隙发育、遇水易塌陷等特点,采用公司自主研发的优势土壤和颗粒喷播植被恢复技术,快速实现木本植被覆盖,提高边坡保水固土能力,彻底解决水土流失和边坡绿化问题。
再比如延安宝塔山裸露坡面的关中生态植被恢复工作。针对其坡度大、施工难度大、湿陷性黄土结构等特点,采用优势土层与木本植物相结合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封层”技术和混凝土垫层等方法,解决了强降水可能造成的坡面表土流失和地基沉降等问题,确保边坡稳定效果持久,仅用两年时间就实现了荒山变森林。
没有或很少人工植被恢复的痕迹,可以实现植物的自然生长,快速重建植被群落,后期几乎不需要人工维护,恢复效果自然,不会出现传统绿化技术使用固坡能力有限的草种造成的一年绿、两年黄、三年旱的现象。
20年来,关中生态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70多个城市完成了近1000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工作,覆盖了全国所有五大气候类型,特别是高原高寒气候条件艰苦、降雨量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为国内生态修复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随着业务发展和规模扩大,关中生态也具备了承接大型复杂生态修复工程的能力。基于公司植被恢复的技术路线,公司承担的项目延伸至水环境治理和综合治理,即不同于单纯的植被恢复和水环境治理,通过综合运用土壤置换、植被重建、景观改善、生物滞留、水质改善、雨(污)排水等生态修复手段,多场景环境治理使待修复区域在人工干预下形成了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
技术优势创造溢价条件,毛利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生态修复事业不仅是一项高尚的工作,而且其盈利能力也不容小觑。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6月,关中生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9138.85万元、32364.59万元、27803.67万元和16862.03万元,年均营收超过2.5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3933.08万元、5730.67万元、6774.04万元和4245.49万元。
不难看出,虽然公司19年营收较18年有所下降,但其增长趋势毋庸置疑。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关中生态的商业模式决定了其收入确认受单个大型项目影响较大。
2018年,公司承接的滨海大道等重要道路绿化提升工程收入13,225.41万元,大幅增加了当期主营业务收入。2019年该项目的收入为4560.86万元,公司没有承接和施工此类大型综合性项目,因此主营业务收入略有下降。
生态修复工程需要根据待修复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门槛较高。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不要管瓷器工作,环境复杂恶劣的修复工程,技术难度要求更高,能参与竞争的企业更少。能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自然议价能力更强,相对的,盈利能力也更强。
经过多年的深耕和行业R&D积累,关中生态已经成长为生态修复领域具有较强技术竞争力的企业。修复效果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美誉度不断提升,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大大增强了公司的议价能力。
因此,公司受到政府部门及其授权或下属国有实体的青睐,直接承担大型政府投资项目的公司增多。2019年,公司政府部门及政府投资主体优质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达到94.91%,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但ToG业务的普遍特点是政府部门付款流程缓慢,往往会增加公司的应收账款和票据。各报告期末,关中生态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11,461.08万元、14,436.58万元、18,779.88万元和26,637.03万元,占报告期末总资产的30万元。
所幸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一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45.36%、49.42%、39.71%和31.16%,一年以上应收账款下降,公司回款效率仍有所提升。
一般来说,应收账款账龄超过一年是业内常见的情况。此外,政府部门或政府投资者一般偿债信用良好,坏账风险较小,不必过于担心。
R&D的投资持续增长,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生态修复链。
生态修复业务对企业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关中生态多年专注于生态修复业务,专注于环境复杂、技术难度高的植被修复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和技术路线,在生态修复领域自主研发和积累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26项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3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
关中生态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一体化生态修复业务实施链,即独立完成生态修复业务的技术研发、设备开发、材料加工制作、项目设计、建设和管理。
公司拥有独特的细粒整地、颗粒喷洒技术和专用喷洒机械设备,进一步开发了水土流失治理、防沙治沙和污染土壤治理的应用技术。与这些多品类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公司,形成了一定的技术优势。
同时,关中生态可根据不同的修复类型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特别是在特殊复杂地区,如高盐(高碱、酸性)尾矿库、高海拔地区、干旱少雨地区、热带岛礁地区、高陡裸岩边坡、湿陷性黄土边坡、海岸岸(坝)等地区,已成功应用。
关中生态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分布在全链条的不同环节,与行业内大多数只专注于建设或某一环节的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为了保持公司技术的持续竞争力,公司还继续增加R&D投资。2017年至2020年6月,关中生态的R&D费用分别为951.5万元、1269.63万元、1320.33万元和684.34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4.97%、3.92%、4.75%和4%。公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键材料(优良土壤)的改良、关键设备开发(喷雾机)、生态修复作业技术等方面。目前,公司建立了政府部门认可的“青岛市植被恢复与环境生态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青岛市植被恢复与环境生态治理专家工作站”,为公司的技术优势提供了持续保障。
基于生态恢复和扩张的优势,对环境治理的需求持续增长。
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不断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千年大计”。虽然五年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不仅国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中国也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但中国保护生态环境依然任重道远,生态修复将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2019年,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规模逐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27%;前瞻产业研究院和中研院的数据显示,中国生态修复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从2011年的1656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872亿元。国民经济的持续中高速发展、城镇化的稳步推进以及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日益重视,将共同推动环保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前景。
经过长期的实际应用,关中生态在生态修复领域积累了大量的项目经验。公司在北至黑龙江省抚远县、南至海南省三沙市、东至上海、西至新疆的全国大范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生态修复工程,实施了各种气候、温度、湿度、降雨、海拔条件下的修复工程。特别是在高原高寒气候条件艰苦、干旱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取得了良好的恢复效果。
公司发展速度在加快,但由于场地和设备的限制,公司研发成果的转化和产品的生产也受到制约。因此,关中生态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投资建设“生态修复产品生产基地项目”,继续巩固和稳步提升植被修复业务的整体R&D水平、装备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通过拓展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促进植被修复市场的成熟和细分,提高公司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保持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同时将进一步拓展到防沙治沙、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土壤修复、水域管理等领域。, 努力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此外,公司还计划结合已实施项目的示范作用,依托生态修复业务的良好优势,扩大销售队伍,加大现有子公司向东北、西北、西南、东南、中原的市场辐射深度,深挖原有客户需求,积极开拓新客户,从资源、政策、信息等方面引导公司市场开拓工作迈上新台阶,进一步细分区域和市场,形成全国覆盖。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关中生态在裸露的岩石和贫瘠的沙漠上培育了超过15万吨以树木为主的生物质。这些人工林每年吸收二氧化碳25500多吨,产生氧气18000多吨,吸收粉尘31000多吨,蒸腾150多万吨,为我国实现碳中和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承“诚信进取、高效合作、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核心价值观,借助全国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生态修复专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