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上云的意义不言而喻。政府和云服务提供商热情高涨,但一些中小企业对上云犹豫不决。如何解决“两头热中间冷”的困境?昨天从锡山区工信局了解到,锡山区设立了“华为云服务基金”,每年投入3000万元,有效降低企业上云成本。政策出台三个月,已提供服务资金1500万元,惠及企业近50家,点燃了西山企业“冲上云霄”的热情。
“西山区的支持让我们在云上基本上‘零成本’。”江苏新日股份有限公司是这方面的行业标杆企业。公司信息化高级经理潘胜利表示,考虑到企业未来可能的搬迁、成本、安全等因素,迫切需要工业云产品来满足未来需求。目前,公司与华为无锡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已在技术设施上部分对接。程序完成后,“未来可以在全球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入立邦的服务,这也有利于企业建立更加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
基本“零成本”源于西山区推动企业上云的创新举措。据悉,该区已设立为期三年的“华为云服务基金”,每年计划投资3000万元,重点支持围绕软件和工业互联网先行先试的企业。“3000万元不是直接支付,而是政府购买服务,制定政策,核查企业,然后根据企业的规模和需求发放代金券。企业凭券去华为YEATION商城购买。”锡山区工信局工业发展科陶俊介绍。
发放代金券降低企业成本——此举旨在依托华为的人才团队和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利用云计算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工作。据悉,“代金券”的金额视行业、企业规模、信息化水平等实际情况而定,金额在10-30万元之间。
目前,华为无锡软件开发云创新中心、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已对接锡山区多家企事业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泛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启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开通了软件开发云服务,江苏新日股份有限公司、无锡普天芯股份有限公司等33家制造企业开通了工业互联网云服务。
华为方面表示,将根据西山区的产业特点,分析集群产业链的系统性问题和共性痛点,通过加快数字化步伐,促进产业集群资源的高效整合。比如电动车行业,江苏新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批四个系统的行业标杆,包括部署云、ROMA平台(系统集成)、SRM应用、BI应用。预计可以提升上下游供应链的合作效率和供应链的交货率10%以上。(记者荣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