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伊美家居用品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包装印有“AmericanCoffee”字样的桌布,准备出口欧美。照片:陈青青
本报义乌、东莞特派记者陈青青报道来自浙江义乌、广东东莞的海外订单,可以汇总成中国外贸经济的“晴雨表”。在这两个靠外贸发展起来的城市,记者近日走访了几家为美国大型连锁超市和消费品牌代工的工厂,感受了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制造”面临的压力和机遇。同样,接受记者采访的美国民众和业内人士也表示,美国挑起贸易战,对普通美国人伤害很大,而美中双方商定日期的谈判本身就是在释放积极信号。
外贸企业也接受国内订单。
在距离义乌市中心20多公里的佛堂镇,大大小小的工厂生产着围巾、手套、毛衣、地毯、钢笔等产品。在一家名为菏泽服装的外贸企业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制作发往欧美的订单。50岁左右的高师傅熟练地折叠红白印花方巾。来自湖南农村的他,不在乎这些货会送到哪里。在离他几十米远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给这些方巾贴上写有“OldNavy”字样的标签。熙泽服饰负责人胡女士告诉记者,这批货将发往美国休闲服装公司GAP的OldNavy品牌,成为2019年夏季在美国上市的新品。
在西泽服装外贸企业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赶制一批批发往欧美的订单。这些商品将被送往美国休闲装公司GAP的OldNavy品牌,成为2019年夏季在美国上市的新品。照片:陈青青
美国挑起的贸易摩擦也间接影响义乌企业的发展规划。做了十几年的外贸和贴牌订单,胡女士觉得单纯依靠出口可能不是长久之计。面对利润空间的缩小和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她也将目光投向了消费潜力巨大的中国国内市场。在车间生产这批“老海军”订单的同时,她的工厂也迎来了一批来自国内快消品品牌的客户。由于这些品牌的设计都来自欧美设计师,胡女士的样品中有很多款式可以符合这些风格。她对《》坦言:“我们也开始做拼多多和电商,如果可以我们会继续做更多。”
在距离义乌1000多公里的东莞,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的加工模式让大量工厂聚集在这里。记者前往东莞采访。临近下班,龙昌数码科技公司的厂房里,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赶制一批超级玛丽赛车玩具。流水线上,超级玛丽的可爱形象与工人们严肃的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龙昌数码科技公司的厂房里,穿着蓝色工作服的工人正在赶制一批超级马里奥赛车玩具。照片:陈青青
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受到影响。
美国是玩具消费大国,而中国是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2017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的玩具和体育用品总额为260亿美元。在郭经理看来,中美贸易战的影响其实是被动的。一旦玩具被列入加征关税名单,美国代购企业将买单,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将出现在美国消费者要承担的商品价格中。
住在纽约长岛的艾纳塔一家,平日里离不开中国制造的产品,包括桌布、茶杯等家居用品。艾纳塔在华尔街从事金融行业,妻子是家庭主妇。菏泽服装的方巾,龙昌数码科技公司的玩具,或许已经走进了这些普通美国人的家庭。女主人告诉记者,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既便宜又好用,已经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他们不希望价格有大的变化。去年感恩节和圣诞节前,艾纳塔夫妇在Target和HomeGoods挑选了中国制造的衣服、鞋子和帽子作为给亲戚朋友的礼物。
美国零售联合会副主席乔纳森·戈尔德(Jonathan Gold)告诉记者:“美国消费者尤其依赖从中国进口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我们希望中美两国通过谈判达成积极的解决方案,改善我们的贸易关系,避免进一步的摩擦,因为那些增加的关税最终将由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承担。”据介绍,部分已经生效的关税对美国企业影响很大,尤其是那些供应链控制能力较差的小微企业。美国消费者已经看到一些关税上涨推高了一些商品的价格。戈尔德认为,美国和中国之间确定一个磋商日期本身就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中美贸易战对美国跨国公司的影响也逐渐体现在供应链市场。东莞人才市场负责招聘电子代工厂商的甘先生告诉记者,从去年11月份开始,苹果手机主要代工厂之一的富士康集团就开始裁员,目前对工人的需求量一直不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并非每一类产品都是美国供应商为关税上涨买单。在一些地区,供应商和买家将谈判自己的关税增加比例,这将给出口工厂带来一定的压力。位于义乌义南工业区的浙江嘉博朗地毯工业有限公司,每年出口地毯产品约1000万美元,其中三分之一销往美国。车间里轰鸣的机器每小时能生产23平方米的地毯,上面印着鲜艳的花朵或“WelcomeHome”字样,深受欧美消费者的青睐。家博朗地毯工业董事长朱海山认为,其实关税是由卖方承担的,但可以通过销售给购买方的产品价格来体现。考虑到地毯产品已经被列入第一批征收名单,朱海山告诉记者: “虽然2018年没有太大变化,但贸易战的影响可能会在2019年逐渐显现。如果我完全承担10%(关税上调),我肯定是亏损的;通过协商,各承担5%,但还是会体现在消费者身上。”
东南亚短期内并未受益。
在东莞伊美家居用品生产车间,女工们将一副印有“AmericanCoffee”字样的桌布折叠起来,装入印有桌布出口标识的包装中,将销往欧洲各国。在这家生产桌布、浴帘等产品的外向型企业,销往美国的订单只占10%。即便如此,在伊美家居总经理叶金峰看来,除了关税,贸易战影响最大的应该是企业的采购模式。他告诉记者:“对于买家来说,他们可能会把更多的采购放在东南亚国家,这也会促使一些国内厂商外迁。”他认为,考虑到大多数关键消费品不在当前加征关税的名单中,许多买家仍处于观望状态。
记者在东莞人才市场采访时,与几年前相比,感觉有些冷清。一些在电子行业工作的年轻人仍然不确定春节后返工的时间,他们对下一份工作持“再看看”的态度。一些民营企业也在研究如何转型才能更好的生存。东莞宝达日用品制造有限公司李杰志告诉记者,美国市场一直是这家港资企业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其次是英国和法国。产品供应给30多个买家,其中70%销往美国。李杰志说:“但从2018年开始,我们进行了调整。在欧洲,我们今年将做得更多。”
2018年底,贝恩咨询公司的一位高级合伙人对媒体表示,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正在推动许多跨国公司重新考虑在中国的制造业务,这将可能使大量东南亚国家受益。不过,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从最新的贸易数据来看,东南亚国家短期内并没有从中美贸易摩擦中获益。相反,它们受到了严重依赖贸易的影响。虽然一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代工厂也在考虑将部分订单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生产,但当地供应链不成熟、原材料支持不足仍是他们的主要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