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燃料电池行业市场前景的日益明朗,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R&D和电堆及系统的制造中。这些企业的背景是什么?会给燃料电池行业格局带来哪些影响?本文首先对燃料电池堆系统企业进行总体梳理,然后进行详细分析。
当2014、2015年日系丰田Mirai未来组合风靡全球的时候,中国正潜心发展电动车,如火如荼,基本不涉及燃料电池车。2016年,燃料电池乘用车、客车、专用车开始列入我国工信部推荐车型目录,进入示范运营。2017 -2018年车型和车企紧密上市,尤其是2018年下半年。
今年2月14日,2019年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目录车型》(以下简称《推荐目录》)发布,其中没有燃料电池车型。整体来看,2016-2018年,推荐目录中的车型约有76款,其中大部分是乘用车,其次是专用车(箱式运输车和冷藏车),乘用车只有2016年发布的SAIC荣威950一款车型。中国有许多燃料电池型号,但在国际市场上没有一个是知名的。
作为燃料电池汽车公告最集中的一年,2018年第1-13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辆目录》中燃料电池汽车的统计数据包括氢和甲醇两种燃料类型。2018年发布的1-4批次共12款。扣除这12个无效型号,13个批次的74个型号为有效目录型号。共有27家燃料电池堆系统企业在全部13个批次中配备了74个有效型号。
根据配套车辆数量(降序排列),这27家燃料电池堆系统企业分别是宜华通、广东郭虹、再火重塑科技、潍柴动力、熊涛氢、爱德曼、泰罗斯、中宇动力、广东宏运氢能、南通白英、江苏清能、SAIC、明天氢能、上海清能Heriz、新源动力、福赛。
本文首先对10强企业的背景进行了如下梳理:
1.易华通
易华通成立于2004年,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研究团队,在氢燃料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其产品涵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及其配套的DC/DC、车辆控制器和氢系统。2015年,公司注册新三板,成为“中国氢能第一股”,实现了中国氢能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零突破。2018年9月,公司发布IPO公告,接受国泰君安证券辅导。
易华通的发展历程
从市场表现来看,易华通主要以商用车配套为主,主要客户为郑州宇通、北汽福田、上海神龙、中智新能源等国内主流整车厂,是国内配套车辆最多的燃料电池系统企业之一。
2.广东郭虹/广东鸿运氢能
企业调查资料显示,广东鸿运氢能持有广东郭虹41%的股份,为第一大股东。广东郭虹成立于2015年,注册资本2亿元。是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堆和系统的设计、生产、运营和维护。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备用电源、商用储能、有轨电车等领域。
广东郭虹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很快。公司预见从氢燃料电池领军企业加拿大Ballard公司引进先进的商用车氢燃料电池技术,具备燃料电池组件生产能力,逐步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和核心商品国产化的战略目标。因此,广东郭虹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了领先优势,并迅速切入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广东郭虹与Ballard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主要负责Ballard FC-9SSL协议栈的生产和组装。Ballard成为该合资公司的唯一膜电极供应商;而2017-2021年的最低采购价值为1.5亿美元。广东郭虹还与上海重塑成立了合资公司,主要负责氢燃料电池系统的集成。
3.重燃重塑科技。
再火重塑科技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为车企提供氢燃料电池系统产品和工程服务。公司已完成CAVEN3和CAVEN4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CAVEN3氢燃料电池系统于2017年6月投入量产;在广东云浮建设氢燃料电池系统生产线,一期产能5000套/年。
2016年,全国首条氢能源城市示范公交线路开通仪式在三水区拉开帷幕,12辆佛山飞驰11m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投入使用。重新点火改造技术负责开发车辆的动力系统。2017年,530辆东风7.5t氢燃料电池物流车投入中国市场,全部搭载CAVEN3氢燃料电池系统这一重燃改装技术,其中上海500辆,广东25辆,十堰5辆。
值得一提的是,Re-Fire改装技术不仅应用于氢燃料电池商用车,还计划用于乘用车。2018年11月6日,Re-Fire重塑科技携自有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项目Pegas亮相展会。
4.潍柴动力
潍柴动力是中国最全面的汽车及装备制造商之一,长期占据中国内燃机领先地位。在整车、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市场具有领先优势。随着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兴起,公司战略调整开始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上发力。
和很多试图布局氢燃料产业的上市公司一样,潍柴动力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燃料电池的前沿核心技术,最快的办法就是参股掌握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的国内外企业,成立合资公司,支付对方技术转让费。
2016年,潍柴动力在氢燃料电池领域迈出投资并购第一步,对国内氢燃料电池企业苏州福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占福赛总股本的33.5%;2017年,潍柴动力宣布与博世联合研发氢燃料电池;2018年,潍柴动力在山东潍坊与全球先进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供应商CeresPower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8年8月29日,潍柴动力与巴拉德在山东济南签署《氢燃料电池技术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潍柴动力拟出资1.63亿美元认购巴拉德19.9%的股份,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今年1月2日,Ballard Power Systems宣布任命KevinJiang先生和ShermanSun先生为公司董事会成员,标志着潍柴动力正式进入Ballard董事会。
5.氢熊
熊氢是股份(002733)的子公司。熊涛有限公司从2016年开始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链。依托上市公司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借助政府产业园规划“东风”,与行业领先力量结成联盟,快速全面布局氢燃料电池产业链。
2018年,氢熊主要取得了三项成果:一是自主研发的45kw燃料电池发动机XTQX3045C性能优异,功率体积比和质量体积比在国内首屈一指;二是氢能产业链视野开阔,布局广泛,已初步形成产业链闭环;三是在汉南区建立了加氢站,日加氢能力1000kg,世界领先水平;大同加氢站也已经建成,这是山西省的第一个。
熊涛集团董事长张表示,目前正在建设的氢产业园,无论是规模还是产业覆盖面,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同时,氢熊在燃料电池膜电极方面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2018年,武汉2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和大同50辆燃料电池公交车已投入试运营,计划2019年将这一数字扩大到300-1000辆。
6.埃德尔曼
2016年,爱德曼正式落户浙江嘉善。作为一家民营企业,公司致力于氢燃料电池及相关材料和核心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成立后,爱德曼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不断创新,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燃料电池金属电极板生产线,生产30KW、35KW、40KW、45KW电堆,产能2000套/年。
爱德曼拥有双极板、膜电极和系统的专业开发、设计和生产能力,掌握了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表面涂层和膜电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工艺。0.1mm不锈钢板的金属双极板厚度为0.93mm,同时他已经开始研发下一代产品。
在市场应用方面,爱德曼与东风汽车合作生产7.5吨物流车和冷藏车,续航能力400公里,氢耗2-2.3 kg/100公里。
7.泰罗斯
泰罗斯成立于2016年11月,主要从事汽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其总经理张锐本科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国内知名燃料电池研究机构),并在美国攻读化学工程硕士和博士,均以燃料电池为研究重点。从1993年开始,张瑞明在海外从事燃料电池工作,先做电堆工程师,后做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
自回国创办泰罗斯以来,张瑞明带领团队立足国内制造业基础,致力于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的国产化,研发了多款燃料电池客车。截至目前,公司已为长江汽车、江苏九龙、众志客车等知名公交企业研发了多款不同类型的燃料电池汽车,并获得了工信部公告。
“2018年将小批量生产销售公司产品,2019年将扩大生产销售范围。”张瑞明透露,通过与车企、政府等各方的接触,我们看到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公司未来五年的规划是从几十台逐步走向几百台,然后跨越上千台的规模,最终达到万台的水平。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公司正在产业链布局中规划建设具有核心技术的批量生产线。
8.中宇动力
中宇动力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致力于氢燃料电池系统和氢能相关技术研发的高科技公司。核心团队成员拥有超过10年的燃料电池行业经验。目前公司提供无人机电源系统和车载电源系统两个领域的产品和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水冷和气冷堆技术平台和氢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
在成立后的两年时间里,中宇电力研发了水冷堆和气冷堆,并推出了第一代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随后,经过不断改进和升级,2014年,第二代燃料电池备用电源系统问世,并在首架燃料电池固定翼无人机上试验成功。
2016年,搭载中宇动力HyLite氢燃料电池无人机动力系统的六旋翼无人机在外场实际飞行中实现了4小时33分钟的续航能力,是目前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而在固定翼上,燃料电池系统可以提供近24小时的续航能力。
在车辆动力系统领域,中宇动力可以提供从10kW到100kW的车辆动力系统产品和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特种车辆和公交车辆。
9.南通白英
资料显示,南通白英全称为“南通白英能源有限公司”,拥有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郑建平博士发明的碳纳米管生产MEA的发明专利的独家商业使用权。
郑博士在布基纸发明人王博士突破性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以碳纳米管为催化剂基底制作燃料电池膜电极(MEA)的创新技术。在这一实验室技术的基础上,南通白英成功开发了一整套可大规模生产的制造工艺,大大降低了MEA和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成本。该公司产品的广泛应用,将可能改变目前燃料电池过于昂贵而无法广泛推广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