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储备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重任。
金融业责无旁贷,为粮食安全保驾护航。黑龙江银行保险业坚定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治任务,坚持把乡村振兴与自身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发挥金融“活水”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巩固和扩大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保障粮食安全战略实施。
让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
据黑龙江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黑龙江各级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指导,出台了《黑龙江省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县工作方案》,出台了16条具体金融帮扶措施,引导和推动辖内银行业保险业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贫困地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金融资源投入。
围绕地方重点行业和重点项目的金融需求,加大资源倾斜力度,不断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服务中小企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等融资主体。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设计、承保、检验和理赔,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截至2022年9月末,所辖贫困地区各项贷款余额1523.16亿元,比年初增长6.63%。贫困地区优势特色保险产品达到55个,同比增加45个。省乡村振兴重点县贷款总额1135.43亿元,较年初增长7.33%,同比增长10.49%。 明显高于全省各项贷款增速,分别提高2.63和5.59个百分点。今年承接了24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业务。
擦亮小额信贷的“金字招牌”
“我想多干点,多挣点,自己致富才是真正的扶贫。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听党的话跟党走,日子一定会好起来。”桦南县益铭乡东辉村村民马敬伯朴实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个农民不屈不挠的精神。
马敬伯的父亲瘫痪在床,高额的医药费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他被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了解了马敬伯的家庭情况和贷款意愿后,桦南农商银行先后发放了8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和脱贫攻坚小额贷款。马敬伯靠贷款养牛来维持家人的生活开支。短短三年多时间,他从养两头牛发展到养八头,成为先进典型和扶贫能手。
黑龙江省农合机构严格落实“四不摘”总体要求,继续发挥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作用,帮助贫困户和防止监测对象返贫稳定增产增收,确保应贷尽贷。截至目前,全省贫困人口小额信贷已为18.17万贫困户和监测对象提供信贷支持86.24亿元,防止返贫。
编织防止返贫的“安全网”
家住绥滨县绥滨镇集集村的张学孔有一个身体残疾的妻子。2017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成功脱贫。多年来,当地政府一直为扶贫投保小额人身保险。2022年9月,妻子因病去世,保险公司主动对接。通过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手续,第一时间赔付到位,帮助他恢复生产生活。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在黑龙江银保局的指导下,所辖承保贫困人口人身保险的保险公司通过与乡村振兴局、医保局、乡政府、医疗机构等单位积极对接,获取了贫困人口人身保险承保多维度信息,建立了贫困人口死亡医疗信息共享机制。同时,针对脱贫人口特点和理赔难问题,放宽重大疾病责任认定标准,简化理赔材料,优化理赔流程,提高理赔效率,实现全额赔付。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共承保扶贫人身保险42.66万人次,赔付4590人次、447.43万元,有效防止了因因病致意外伤亡致贫返贫,充分发挥了扶贫人身保险这一政策性金融救助工具的作用。
筑牢政策“压舱石”
“多亏了这笔赔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这样我就可以还贷了,明年种地的钱也有了着落。感谢阳光农险的帮助,感谢我们受灾农户的帮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我更有信心、更有动力。明年我要把地种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拿到赔款后,石卫东心里有了底。
近年来,黑龙江银保监局领导和推动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围绕粮食安全不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一直在增加。截至2022年9月末,同口径涉农贷款余额9296.1亿元,比年初增长4.61%。辖内法人银行机构普惠性涉农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余额941.10亿元,较年初增长17.7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3.58个百分点。2022年春耕期间,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早部署早行动,提前预留授信额度,做好各类资金准备, 累计投放春耕贷款1637.01亿元,同比增长32.08%。
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取得较大进展,基本覆盖了农业生产面临的旱、涝、风、雹、病虫害等自然灾害风险。2016年、2019年、2020年灾害频发,三年农作物保险总赔付额超过140亿元,平均赔付率127%,为灾后生产恢复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益保险全覆盖。截至2022年9月底,承保面积4150.74万亩,保费收入26.72亿元,风险保障390.68亿元。
推动种子生产保险发展,推广水稻种子生产保险试点9000多亩,提供风险保障792.16万元。推动“保险-期货”试点取得成效,实现从“成本保护”向“价格保护”和“收益保护”的延伸。2016年以来,黑龙江省开展“保险-期货”项目127个,保费收入5.96亿元,为17.62万农户1008万亩耕地、238万头牲畜提供了88.08亿元的风险保障。(谭晓记者赵秀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