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趾上的“红色三部曲”
辽宁芭蕾舞团成功创作《投江八女》、《铁人》、《榜样》等一系列英雄史诗的启示。
一排排集装箱、桥式起重机、轨道起重机、万吨巨轮等着出航...以现代化的“无人码头”为舞台,来自辽宁芭蕾舞团的16位青年演员,用灵动的脚趾,翩翩起舞,演绎了《未来之约》,让观众看到了青年芭蕾舞团力量的更多可能。
这是《启航2023——央视跨年晚会》激动人心的一幕。
正是这群来自辽河流域黑土地的年轻舞者,怀揣梦想,向红色经典致敬!在密林、荒山、野地的深处,在密集的枪炮声中,八名抗联女战士为民族大义勇往直前投河自尽的英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井架、泥塘、壮实的石油工人登上芭蕾舞台,把雷锋精神的无私奉献组合成一首舞蹈群像诗。10年间,他们努力创作了脚尖上的“红色三部曲”,让文艺复兴时期孕育的西方古老艺术与东方和谐统一。
观众喜爱,业内人士称赞。
勇气和悲壮从脚趾溢出。八位抗联女兵汇入滚滚波涛的那一刻,也让永恒的东北抗联精神流进了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幕布轻启,冷云、黄桂清、、安顺福、、杨、、、胡秀芝八个女兵的名字从小到大从密林里传来。有些回声总会在历史的深处回来,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这些回声永存。”
2022年6月19日,辽宁芭蕾舞团舞剧《八女投江》在成都演出时,当地媒体留下了这段动情的文字。该剧全国巡演100余场,荣获文华奖、中国政府文化艺术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百年”传统精品整理计划重点扶持作品。
一个名字,一段时间,一种精神,一座丰碑。
以铁王曼锦西为原型,以“铁人精神”为核心,以铁人生命最后日子里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思念,将60多年前那场在最困难的时间、最艰苦的地域、最艰苦的条件下打响的石油大会战串联起来,近百人的舞台场面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气势和精彩。
2021年7月23日,辽宁芭蕾舞团芭蕾舞剧《铁人》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出票率高达96%,创下该剧院近年来的纪录。北京观众郭冬梅看完芭蕾舞后激动地说,希望钢铁侠也能像经典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那样走下去。
红幕缓缓落下,但掌声经久不息。56名年轻演员像太阳一样明亮,拼命向观众挥手。台下不仅有持续不断的掌声和响亮的掌声,还有人从座位上站起来,向舞台挥舞手臂。
这是2022年3月5日,辽宁芭蕾舞团舞蹈组诗《榜样》在辽宁大剧院首演时的场景。舞剧从《雷锋日记》中提取了五个象征雷锋精神的意象,用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的舞蹈词汇诠释了雷锋精神。当天网络直播达260万人,80后、90后观众评论。
辽宁芭蕾舞团成立于1980年,近年来在探索建立中国学派芭蕾舞艺术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内首次以芭蕾的形式呈现抗联、工业、雷锋等主题。芭蕾与中国舞、民族舞、现代舞深度融合。通过立体的艺术形象和时尚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现壮丽山河的英雄史诗,表达坚定的革命信念、革命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一组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的雕像竖立在新时代的芭蕾舞台上。
“观众对这些原创红色剧的接受度和欢迎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辽宁芭蕾舞团团长曲子娇说,演这些剧的时候,我经常坐在台下,观察观众最真实的反应。《投江八女》在俄罗斯首演时,一位观众激动地对曲子娇说:“谢谢你带来这么好的作品。他们真的是英雄。”
三部原创红色舞剧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辽宁芭蕾舞团的三部芭蕾舞剧继承和发扬了《红色娘子军》等经典红色芭蕾舞剧的精神,体现了中国芭蕾舞团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评价说:“生命与信仰,卑微与高贵,选择与牺牲,这些都是辽宁芭蕾舞团创作演出《八女投江》告诉我们的感人情怀和信仰。”
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肖认为,《钢铁侠》是近10年来为数不多的优秀现实题材舞剧。在国内外的舞剧中,像钢铁侠这样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工人题材舞剧极为罕见,至少在500多年的芭蕾艺术史上是如此。
中国舞蹈家协会理事赵雅玲表示,该剧在全国以英模为题材的舞蹈作品创作中具有示范意义。“看这部剧,观众能体会到舞蹈如诗般优美,诗歌如芭蕾般优雅。”
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梁海燕认为,在中国舞剧发展史上,能把主旋律的艺术性、政治性、历史性完美融合的作品很少,让作品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住就更难了。辽宁芭蕾舞团成功创作了这样的作品。
越来越多的“硬”题材能否站上芭蕾舞台?
芭蕾,时尚与优雅,芭蕾,王子与公主。2012年,辽宁芭蕾舞团以八女投江为题时,引发诸多质疑。这么“软”的艺术怎么能表现出中国革命英雄这么“硬”的故事?“我们依然义无反顾地选择编曲这部芭蕾舞剧,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土地上,用艺术的方式诠释抗联精神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民族责任。”曲子娇说。
继《八女投江》演出成功后,辽宁芭蕾舞团再次将目光定格在黑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决定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石油工人铁人精神搬上芭蕾舞舞台。有人担心《八女投江》主题已经够“硬”了,要选个“更硬”的钢铁侠主题,把钻孔和铁块上移。芭蕾受得了吗?
《钢铁侠》的编剧兼导演王勇表示,中国芭蕾不能只做《吉赛尔》、《天鹅湖》这样的古典浪漫作品,中国芭蕾舞演员也不能只演王子、公主和爱情故事,还要塑造英雄,关注自己民族的命运。钢铁侠是一个时代的英雄,我们需要从时代的角度去解构、解读、诠释这个人物。在中国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尤其需要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形象生动的铁人形象,以铁人精神激励人们。
作为雷锋精神的发源地,辽宁芭蕾舞团在雷锋牺牲60周年之际,在国内首次演出雷锋精神,再次彰显了辽巴人的历史担当和勇于担当的艺术家勇气。
如何让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打动观众?没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作品就会平庸。辽宁芭蕾舞团的创作团队通过精心创作和大胆创新,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和震撼。
从伍肆浑河传来的历史召唤和脚尖的轻舞,壮丽的奋斗画卷在“密林”深处缓缓铺展...八名女兵义无反顾地选择牺牲,真实地诠释了抗联的伟大精神,但需要独特的艺术手法才能在舞台上充分表现出来。在剧中,创作团队提取了母亲、情人、夫妻、父女等各具鲜明特色的人物关系,以独舞、二人转、群舞的形式将亲情、爱情、友情呈现给观众。舞剧的最后,8名女兵庄严地从舞台上的管弦乐队讲台上沉下,同时创造性地用童声演唱了《松花江上》,更加坚定了抗联运动英雄们对自己流血牺牲的土地的深深眷恋, 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辽霸的创作团队在塑造英雄时,特别强调对英雄的真实演绎,让英雄有自己的情感和烟火,关键时刻闪现本色,打动观众。《钢铁侠》既展现了王进喜刚毅的一面,也展现了他对待工友、妻子、孩子时温柔的一面。舞剧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近年来,辽宁芭蕾舞团一直在试图对其芭蕾舞技巧进行中国化改造,融入中国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八女入江》中融合了东北秧歌和朝鲜舞蹈,《钢铁侠》中嫁接了芭蕾和中国舞蹈,《模特》中综合运用了古典芭蕾、新古典芭蕾和现代舞表演技巧,满足了观众对多元化舞蹈艺术的审美需求。
编导陈慧芬说,我们要求演员在表演中既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又要有芭蕾舞风格,这是一种巧妙的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拼接。
在其他艺术手段上,三部舞剧也努力寻找符合剧情和观众欣赏习惯的表达方式。在钢铁侠的结构中,叙事和记忆被平行的时空串联起来,使得故事的展开更加流畅完整。音乐上,根据铁人的人生历程,不仅有陕西秦腔,还有东北秧歌,用深沉浑厚的大提琴探寻铁人的心路历程,让观众获得更身临其境的舞台感受和满满的戏剧张力视听享受。
《榜样》以并列结构呈现“一缕光线、一粒种子、一滴水、一砖一钉”,描绘了雷锋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全剧由平均年龄15岁的青年演员独立表演,达到了在青少年中传递雷锋精神的效果。“中国芭蕾舞团和雷锋精神的现代化。这就是我们通过“例子”进行尝试的意义。辽宁芭蕾舞团副团长、榜样艺术总监赵一菲说。
三部红色舞剧的成功也充分体现了创作团队精心打磨,力求创作出传世佳作的创作态度。
在写《投江八女》的时候,所有主创人员都到故事发生地乌顺河了解了人物原型、战争背景和东北抗联运动的历史,为该剧的排练做了扎实的准备。《投江八女》第三次改版,为了达到“浪漫中的悲壮,悲壮中的唯美”的效果,对东北秧歌、朝鲜舞蹈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部分进行了放大,对人物情绪、服装道具、舞灯等进行了更充分、更恰当的调整。
为了创作出精美的艺术作品,辽宁芭蕾舞团打破传统的人员框架,其创作团队全部聘请国内一流人才。《八女投江》、《铁人》特邀国内著名编舞家王勇、陈慧芬。他们是革命历史题材的重要实践者和探索者,有着丰富的经验。此外,还集结了著名作曲家刘彤、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高广健、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张基温,这些优秀的创作人才成为三部红色舞剧的品质保证。
从“冷云老师”到中共二十大代表
2022年10月17日晚,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辽宁省代表团在北京展览馆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辽宁展览馆“八女投江”的戏剧性剧照前,二十大代表余传雅望着八名女兵不屈的表情陷入沉思。
32岁的辽宁芭蕾舞团女主角于传雅在历时8年的《八个女人投江》中饰演指导老师冷云。经过一百多场演出,她已经和抗联女主角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是我第一次出演原创舞剧的主角。从24岁到32岁,这部剧见证了我八年的成长。这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余川雅在回顾冷云这个角色的创作时说。
为了演好冷云这个角色,于川雅要告别一个芭蕾舞公主趾高气扬的姿势,抱着婴儿背着担架边跳。她在整个舞剧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她没有替身。舞台充满了激情,忘记了痛苦。每次她下来,她都很痛苦。“我不怕痛,我怕我发挥不出人物的灵魂。这部剧让我打破了以前的自己,重塑了自己。”
从剧中的指导老师冷云,到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余传雅说:“英雄事迹深深打动了我。我想通过我的舞蹈让这种感动打动观众,让英雄气概传承下去。”
“和于传雅一样,剧团的小演员们在演出三部红色芭蕾舞剧的过程中,真正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曲子娇说,“从脚尖优雅的‘白天鹅’到跪在担架上的女战士,从高贵的王子到跳进泥塘的铁人,这种变化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曲子娇感慨道,芭蕾女孩早期的训练就是培养优雅气质,她们并不擅长表演。一开始他们拿枪就像拿绣花针一样,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特别艰苦的训练,他们就像女兵一样拿枪了。对于跪在担架上的表演,护膝的硅胶垫全被磨了,有的膝盖都是血。正是这种“魔鬼训练”,让《投江八女》走进了观众的内心,让历史细节“重现”。
年仅13岁的王慧敏是8名投河女子中年龄最小的。2014年,刚满18岁的奥·文鼎接演了王慧敏这个角色。经过几年的表演,20岁出头的敖出演了另一位女战士黄桂清。
最让敖印象深刻的是黄桂清发现爱人企图叛逃,劝解警告无效后毅然扣动扳机的一幕。一首二重唱表现了黄桂清内心的煎熬和情感的撕裂。舞台上的一声枪响深深震撼了观众的心。“我在一场又一场的演出中,逐渐理解了黄桂清的灵魂。她在台上哭得越担心,她的信念就越坚定。”奥·文鼎说,这个时候,随着音乐的播放,她总会听到观众温柔的抽泣声,那些声音像小锤子一样敲打着她。
辽宁芭蕾舞团的首席明星、《钢铁侠》的演员张海东为了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专门坐车去了大庆。他在铁人纪念馆、钻井平台、工人之家都有过体验和深刻感受。为了找到搅泥的感觉,他甚至在洗澡的时候反复练习这个动作。在舞台上,他用背带动双臂,生动再现了王进喜率先跳入齐腰深的泥塘,用身体搅动泥浆的情景。
《模特》56位演员平均年龄15岁,全部来自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学校。虽然在一些技巧的掌握和剧情的解读上还有差距,但他们的表现还是很精彩的。来自江苏的17岁的孟希雨说:“通过学习雷锋日记和参观纪念馆,我逐渐了解雷锋精神,并欣赏如何用舞蹈动作来诠释它。”
曲子娇说,通过表演三部红色芭蕾,整个演员阵容都变了,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更多的坚韧和正能量。“虽然这里工资不高,但这些国内顶尖演员都舍不得离开。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红色芭蕾迎来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评价《钢铁侠》:“这部剧的重要性在于展现了伟大的‘钢铁侠精神’,是一部非常重要且影响深远的艺术作品。”
有专家评价《模特》说,一部芭蕾舞剧更像是一堂充满艺术魅力的思想道德教育课。全剧充满了时尚优雅的舞蹈,观众却一直沉浸在雷锋精神的熏陶中,觉得雷锋无处不在。
三部红色芭蕾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原创芭蕾必须强化创作态度,突破创新。
为什么《红色娘子军》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打磨和沉淀?在屈子娇看来,作家艺术家们对艺术的纯粹追求和严谨的风格是这些经典作品成功的关键。“原创红色芭蕾实现自我突破和大胆创新,是文艺工作者在用作品展现和传达时代风貌时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王勇和陈慧芬在谈及创作此类题材的体会时表示,创作中绝不能有简单的使命观,而要以极大的诚意投入创作,让红色题材体现时代的审美高度,同时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也有业内人士就如何加大红色芭蕾剧目的推广力度,让高雅芭蕾艺术真正走进百姓提出了具体建议。
赵汝恒认为,世界著名的舞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舞蹈片段都精雕细刻,达到了可以独立表演的程度。希望这三部舞剧也能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经典舞蹈片段,通过这些经典舞蹈片段,让该剧得到广泛宣传。
有专家建议,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平台不断尝试传播舞剧、话剧等艺术形式。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和碎片化的传播更适合网民的需求,红色芭蕾也应该占据这个舞台。
“红色女兵和白毛女已经滋养了一代人,我希望八婆扔到河里,铁人和模特也能滋养新一代人。我们将用芭蕾来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精神,用我们的文化与世界对话。”曲子娇说。(记者李煜、赵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