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整治,稳步提升村容村貌

   2023-05-08 380
核心提示:各地区各部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稳步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让广袤乡村成为广大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变化源于后斜子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刷新乡村"颜值"。。

Core reading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各地区各部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提高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稳步提升村容村貌,大力改善生态环境,让广袤乡村成为广大农民宜居宜业的美丽家园。

环境美起来,生活更舒心,乡亲们获得感满满

一串串灯笼、一张张窗花,年味愈发浓烈,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后斜子村,乡亲们忙着打扫卫生、备置年货,到处洋溢着过年的喜悦。

清院子、擦玻璃、整墙面,村民姜岩忙活完大扫除,又开始修剪花草,"一到冬天,我就把满院的花草搬进玻璃暖房,你瞧,这盆茶花都冒出花苞了。"

告别脏乱差,拥抱洁净美,户户不同景,院院好风光。说起后斜子村的美丽蝶变,姜岩连声称赞:"经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里到处干干净净,很多乡亲在房前屋后种上了花草,住着真舒心。"

变化源于后斜子村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不断刷新乡村"颜值"。"家家户户的庭院都收拾得干净又漂亮,乡亲们没事还串门交流心得,村庄环境好了,大伙儿心情也舒畅。"姜岩说。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司长李卫国介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圆满完成,改善五年行动顺利开展。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农村由普遍脏乱差变为基本整洁有序;14万个村庄完成了绿化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居民的环境卫生观念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生活质量普遍提高。

除了村容村貌的整体提升,农民关心的生活污水、卫生厕所等“关键小事”也得到了解决,农村生活变得宜居宜业。

春节临近,河北鸡泽县曹庄镇曹杨庄村村民高正在厨房里煎年糕。“家里有自来水,接了污水管网,洗碗的水也不再到处乱倒了。”高说,解决了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后,房前屋后的路面干干净净,夏天苍蝇蚊子少了。

2020年以来,鸡泽县进行统筹规划,分批推进全县农村污水治理。截至目前,已铺设污水管网12万米,建设污水处理终端23座,解决了52个村的污水排放和处理问题。“我们每天可以处理700吨生活废水,处理后的水用于农业灌溉和绿化养护。”鸡泽县小寨镇生活污水处理站工作人员王改强说。

解决突出问题,补齐环境短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各地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改善为重点,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目前,我国农村生活垃圾91%在自然村收集、运输和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基本得到控制,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

李卫国介绍,下一个五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将扎实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将务实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将持续推进,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将整体推进。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为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更好,乡村更宜居,美丽乡村释放新活力。

一大早,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胜发村村民张敏艳沿着她家门前的河边健身步道慢跑完,和姐妹们开始了晨练。张敏艳说这条小河曾经是一条臭水沟。近年来,村里清理了河底淤泥,疏浚了河道,并对河道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这条河已经成为人们放松和锻炼的好地方。

2019年起,常熟市开始实施“千村美宅”工程,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河湖建设、垃圾分类和乡村治理,在全区实施美丽宜居乡村优化升级。如今的常熟农村,小河干干净净,菜园里充满田园情趣。

农村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各地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营造蓝天碧水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推动村庄环境由整洁向优美宜居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设了5万多个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十四五”期间,全国将创建1500个左右美丽宜居乡村,打造不同类型和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示范样板。

发展农村,环境是背景。一个个美丽乡村擦亮了底色,大力发展了生态经济,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临近春节,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梁山镇下堡村一片热闹。如画的风景吸引了许多游客,村民胡建华在景区开的副食店生意越来越红火。“这几年环境变好了,村子变美了,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我的店去年赚了4万多。”

曾经的下堡村偏僻贫穷。近年来,该村对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衬砌沟渠,连接水系,新植绿化树木12000余株,建设了格桑花海等10余处景点,建设了农耕体验区等一批休闲娱乐项目。去年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近38万人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多万元。农旅融合带动了20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下堡村就是一个缩影。广阔的乡村,生动实践了“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新时期10年,我国乡村旅游发展进入快车道,游客年均增长20%左右,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提供了澎湃动力。“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集聚区,打造一批美丽休闲乡村,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完善机制,人人参与,生活环境走向“永远美好”

“这是我给孩子选的新年小礼物,牙膏牙刷,还有一个小台灯。”春节前,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江新公园村村民金来到村里的“美丽乡村整体超市”购物。据说是购物。事实上,这里没有钱。村民用积攒的积分免费兑换各种生活用品。

吴敦村委会副主任吕世伟介绍,村民通过房前屋后的家庭卫生和环境测评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兑换的物品由村委会使用专项账户资金购买,用于长期管理和保护村庄环境。

积分小,效果大。“有了这一点,生活环境就美了,还能继续美下去。”江新园区经济开发建设局副局长吴伟表示,园区鼓励村民保持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培养人们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人居环境的长效治理。“现在家家户户的房子前前后后都干净整洁,讲卫生、讲环保成了新潮流。”金高祥说道。

"生活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和表示,一方面要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树立绿色健康的环保意识,科学开展农村绿化、美化、亮化;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文明积分等激励约束方式,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青砖和瓦片,旧石磨和旧陶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屯梁村村口的文化墙设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颇为古朴自然。“村里的巷子和围墙都是就地取材,用废弃的旧砖旧建材建成的。”屯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增光说。

修旧兴乡是村民协商达成的共识。“建筑用了太多水泥砖,就不像我们村了!”"我们能把拆下来的旧砖旧瓦用在别的地方吗?".....在改善人居环境的过程中,周增光多次组织村民开会讨论,决定共同努力,打造具有古乡村韵味的村容村貌。村里的老砖、老缸等公共场所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建起来就需要管理。屯洲坡在人居环境改造之初,就通过村民议事会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建立了明确的村内公共设施管理和使用制度。周增光说:“村规民约制定以来,村民自觉遵守,积极打扫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维护公共设施。好的环境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要靠大家的管理。”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必须建设、管理、使用并重,加快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推进和管护机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表示,要努力构建政府、市场主体、村集体、村民共建共管的格局,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逐步建立制度、标准、队伍、资金、监督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这个过程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量力而行,特别要注意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2023年1月20日第20版)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yumeng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友情链接:
网站首页  |   |  【公告】跨度网可以发带网址的外链啦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