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之内,华海药业连续拿下高调的大单。
近日,华海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与王石生物就新冠肺炎口服药物氢溴酸氘拉米片(以下简称“VV116”,商品名:Mindevio)的生产和供应建立合作。将委托华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和供应VV116的原料及生产VV116的制剂。该协议有效期为十年。
去年8月,华海药业还受托生产了辉瑞公司的新冠肺炎口服药物奈马替韦/利托那韦片(以下简称“帕昔洛韦”),并于去年3月获得辉瑞新冠肺炎口服药物的药物专利池(MPP)授予,简称“MPP授权”,可同时仿制奈马替韦的原料和制剂。
获得MPP授权,意味着企业可以“打破常规”仿制专利未过期的原研药;企业不仅可以获得相关技术支持,还可以向MPP牌照覆盖的中低收入国家供应产品,相当于进入了更广阔的国际供应链。
目前,新冠肺炎口服药物的生产速度、质量和供应都是保证疫情处理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外资企业辉瑞,还是本土企业君实生物,都选择了与华海药业合作。
数次被看好、持有两个新冠肺炎口服药品“贴牌”的华海药业有什么特别之处?
仿制药“出海第一人”无论是辉瑞、君实生物还是MPP,华海药业拿下的合同,都可以理解为“帮助制药”。
这实际上考验的是企业两方面的能力,即能否按照合同生产药品,合作生产的药品能否达到国际药品生产的质量体系标准。
华海药业是以原料药起家的。在华海药业所在的浙江台州,千千有数千家生产原料的工厂。台州的化学原料药出口量一直保持在全国的十分之一,是世界知名的原料药采购“超市”。
1989年,华海药业创始人陈宝华和浙江化工学院(现浙江工业大学)同学周铭华辞职下海创办临海虹桥合成化工厂,以加工销售胆囊炎药物曲匹布通中间体起家。
医药中间体是药物合成过程中需要的化学原料。它们不是药品,其生产要求比药品低,对于初出茅庐的化工厂来说很容易使用。同时,医药中间体的利润率高于一般化工产品。但受市场竞争影响,医药中间体3-5年后利润率会大幅下降。
因此,对于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来说,需要不断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工艺,以提高利润率。
1983年,21岁的陈宝华从浙江化工学院化学分析专业毕业。同年被分配到浙江海门制药厂,从技术员做起,后来成为质检科副科长。
不难推测,从成立之初,工艺探索和优化就是华海药业的“生存战”。除了生产工艺,大量的出口业务是华海药业能够快速成长的原因。长期以来,合同项目制和项目驱动的销售业务模式也成为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也就是说,华海药业有丰富的“代工”经验。
2001年,临海市汛桥合成化工厂改制为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华海药业上市,成为临海第一家上市公司。2003年至2005年,华海药业的业绩数据显示,其出口业务占比超过90%。但公司当时的主要产品多为中间体和原料药,成品药占比很小。
如果说拥有大量的合成工艺经验和长期接触出口订单的经验可以帮助华海药业获得下游企业的原料和中间体订单,那么首先需要验证的就是新冠肺炎代销生产协议中公司的成品药生产能力。而且与辉瑞等跨国药企合作,需要进一步证明公司整个生产体系符合国际监管标准。
事实上,华海药业是国内第一家实现国产药物制剂出海的公司。2007年7月,华海药业发布公告称,收到美国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通知,公司奈韦拉平片(ANDA)新药简要申请已获批准,批准文号ANDA078644。
奈韦拉平片也属于抗病毒药物。它是非核苷类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它通常与其他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一起用于治疗HIV-1感染。这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它最初被开发为勃林格殷格翰(BI ),并于1996年在美国上市。它的活性成分是奈韦拉平。华海药业新药奈韦拉平片的简要申请获批,相当于获得了美国的仿制药资格。
华海药业在公告中还表示,这是在中国获得的首个美国FDA制剂编号,标志着该产品具备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资格。2007年,奈韦拉平片在美国的专利还没有到期,华海药业甚至提前布局。此前,奈韦拉平制剂生产线也以零缺陷通过了FDA认证。
这意味着华海药业的奈韦拉平片及其生产体系获得了FDA的批准。
当然,奈韦拉平片只是华海药业成品制剂出海的开始。自从奈韦拉平片剂开发以来,该公司已经出口了多种制剂。目前更熟悉其在心血管、精神障碍、神经系统、抗感染等制剂方面的优势。
其中,具体产品有阿哌沙班片、左乙拉西坦注射液、非布索坦片、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也就是说,不仅仅是奈韦拉平片,华海药业更多的药品,以及背后的生产体系和质量安全都得到了FDA的认可。
这种变化也体现在公司的业绩上。2022年前三季度,华海药业原料药收入约23.2亿元;制剂收入已达33.6亿元。其中海外制剂收入约7.4亿元。
而如果以目前ANDA文件数量超过70份来看,相比国内其他公司,华海药业在美国市场属于“一线仿制药公司”。换句话说,在FDA认可的体系下,华海药业是中国最常被美国药品监管体系认定的企业。
2月1日,一位从事药品生产加工的专业人士提到,对于辉瑞来说,企业信誉一定是其首要考虑的因素。华海药业的大量出口制剂证明了双方可以在一个质量体系标准下合作。同时,进入辉瑞的供应链体系也不容易。国内公司中,只有华海药业能够腾出所有相关生产资源,保证生产质量。而且与普通药物相比,抗病毒药物对整个生产环境的要求并不低。
除美国外,华海药业的大部分原料和固体制剂产品都通过了澳大利亚、韩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官方认证。截至目前,华海药业是美国、欧盟、世卫组织、澳洲、日韩等主流市场获得官方认证最多的药企之一。这也意味着这家公司生产的产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早在成品制剂出口美国之前,华海的所有原料和制剂产品都通过了国内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2000年7月,华海药业第一个原料药车间通过国家GMP认证,开启了从以中间体为主的医药化工企业向以原料药为主的制药企业的转型之路。2002年,公司首个固体制剂车间通过国家GMP认证。近年来,华海药业在仿制药集采中的中标表现也证明了公司国内仿制药业务正在持续发力。
OEM前仍有许可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华海药业已成为辉瑞帕昔洛韦和君实生物明德威的OEM生产商。在贴牌生产之前,双方还需要确定具体的药品认证问题。
以帕昔洛韦为例。因为是进口药,2022年2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的进口注册申请,上市许可持有人(MAH)为辉瑞。按照规定,国内不允许跨境认证(即国外实体持证,中国实体生产)。所以,考虑到运营成本和效率等因素,进口药要在中国当地生产,就要确定在中国的代理商。
过去,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药品经营活动也有专门的国内代理商,包括他们在中国投资建设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经营范围一般包括药品进出口、药品生产、药品委托生产、原料药生产、制剂生产等。
例如,强生解热镇痛药产品“现象-美敏片(泰诺林)”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为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为“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阿奇霉素片(商品名:希舒美,处方药)的上市许可持有人为“辉瑞制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企业为“辉瑞制药有限公司”。
按照行业的正常状态,在本地化生产的过程中,摆在辉瑞帕昔洛韦面前的选择还包括辉瑞中国子公司的特许代理商。
另外,选择国内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也是另一种方式,比如华海医药代理。
与跨国制药公司在常规状态下的药品管理不同,新冠肺炎的口服药物Paxlovid用于传染病的紧急情况。所以在中国,帕昔洛韦是辉瑞公司从海外运到中国的,甚至还没来得及在中国做代理,就出现了社交媒体发布的帕昔洛韦说明书上有海外持有人和海外生产企业的现象。
当然,这只是应急处理。对于辉瑞来说,在遵守现行法规下被许可人对产品质量体系负责的要求下,授权华海药业可以减少一部分工作。但华海药业只是代工还是更多授权,尚无定论。
至于君实生物,双方是合作很久的老熟人了。此前,双方曾在肿瘤产品的联合治疗和研发方面有过合作。
每年销售100亿台平板电脑2月1日,关于与多家企业的合作,华海药业在回复界面新闻时表示,公司能够同时满足中国和国际几大主流官方质量体系的要求,拥有完整的生产设备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物料控制体系和公共系统控制体系以及领先的质量研究平台,具备从原料到制剂垂直整合的产业优势。制剂形成了200多亿固体制剂的年生产能力,并通过了欧美CGMP(国际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认证。
2月1日,上述医药生产加工领域的专业人士告诉界面新闻,他们个人认为,华海药业拿下辉瑞和君实的合作协议,主要是因为公司的产能、供应链体系资源以及原料药的整合优势。几位业内人士也从相关方面对华海药业给予了肯定,并补充了其在工艺传递质量和执行团队方面的优势。
此外,在当前对新冠肺炎口服药物的迫切需求下,公司产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产能方面,根据华海药业2021年年报,主要拥有两个生产基地,一个是川南原料药生产基地,一个是杭州的生物生产基地。川南原料药生产基地是华海药业缬沙坦原料药和缬沙坦制剂原料药的生产基地。此外,公司在临海虹桥还有生产基地,可以生产制剂和原料。
虽然没有透露具体产量,但华海药业在2022年11月底的一次投资者提问中提到,2020年公司制剂销量为96亿片,2021年为98亿片,2022年上半年为58亿片。从每年100亿台的平板销量也可以一窥公司的产能。
另一方面,华海药业独立的原料药生产体系也被不少业内人士重点提及。综合来看,具有将原料融入制剂的优势。有业内人士指出,华海药业从原料药生产到制剂压片都有自己的设备,资源充足无需临时外采,可以保证最快开工,包括品控等环节的自有设备,可以缩短时间。相比之下,台州其他一些药企在原料药方面也很强,但在制剂方面略弱。
在从原料到制剂的垂直整合优势下,除了成本控制,这个优势的另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供应链支撑能力。综上所述,华海药业有限公司有能力解决新冠肺炎口服药品生产委员会的药品生产技术和生产供应保障问题。
此外,帕昔洛韦作为一种双重药物,被认为更难生产。实际上,Paxlovid是由两种片剂组成的联合制剂,即nematevir和ritonavir。其中,尼马替韦是主要有效成分,利托那韦主要辅助增加尼马替韦的浓度。
民生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周朝泽此前指出,帕昔洛韦由两种药物组成,合成路线复杂。其中,Nirmatrelvir由三个片段组成,核心中间体SM1和SM2的合成有一定的壁垒。考虑到时间和设备问题,核心中间体短期供应可能不足。特别是SM1的合成,涉及-120℃超低温深冷反应和氰化物反应的资质,生产资质壁垒较高,也是短期内供应存在瓶颈的重要中间体。相比之下,周朝泽认为默沙东的Monola vir的合成相对简单。
对此,另一位从事药物研发的人士指出,华海药业是国内首家通过美国FDA制剂认证的企业。与其他公司相比,它有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不仅意味着公司的设备和团队完善,也意味着与整个产业链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容易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同时,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经验的作用也体现在快速突破上,比如在一些工艺参数和放大参数的调整上,更多的企业可以更快的调整合适的数值,实现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