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曹通讯员
诗情画意的走马塘巷,历史悠久的刘宏巷,独具特色的奔九巷...2019年以来,鹤壁市山城区背街小巷改造项目72个,总投资2.2亿元。
在背街小巷改造中,山城区在四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坚持规划引导。坚持“一领、三拆、三改造、两教育、两提升”的总体思路,即规划引导,拆除违章建筑、破旧围挡、废弃厂房,按照“十改造”要求,着力提高净化、美化、亮化水平,培育物业管理和社会组织,提升城市品位和生活质量。在改造过程中,实行“三上三下”工作法,征求群众意见。坚持拆建并举,拆除42万平方米,改造背街小巷72条,其中高标准建设了南七胡同、春义胡同、幸福胡同等27条精品胡同。
体现山城的味道。40年的建设,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和回忆。在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山城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呈现山城文化和山城记忆,体现山城品位,做到“一街一景一巷一记忆”。根据《诗经》中的唐河风光,打造仿古走马堂巷,融合《诗经》文化、忠孝体验、非物质物品、传说故事等文明因素,传承深厚的家国情怀,源远流长的孝道。利用独特的工业遗存,打造具有工业记忆的刘宏巷,涵盖工业景观墙、活字印刷广场、矿工雕塑、铁轨、 矿山机械等内容。在原电影公司、曲剧团家属院的基础上,建设戏曲小巷、电影街,配合浮雕、3D绘画、雕塑等形式的传统戏曲乐器实物展示,生动展示《芝麻官七品》、《席绢关》等经典牛派剧目,让群众休息之余感受乡音、韵。
培养道德和善良。在胡同改造的过程中,山区建造了一系列“善”文化和“德”文化的园林。从南到北,建了八个“善”园,始于善,终于善,八园积善成善。用绿色植物将孝道和美好山城的理念体现在山城的每一个角落。创建“好山城”示范街路,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进步,扩大“中国好人”、“河南好人”效应,让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影响一座城,带动全社会的“好山城”。
营造宜居环境。在弄堂改造过程中,要紧紧围绕九大生活圈的建设,实现“幸福圈只需一刻钟就能连起来”。丰富便民服务商业业态,建立邮政快递末端综合服务站,打通消费微循环。建设书香山城,建设12家各具特色的齐河书店,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构建日间照料、居家养老、集中照料、医疗保健相结合的“四位一体”养老体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实现街道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全覆盖。在爱情巷里,将设立“青年之翼之家”,为年轻人提供一个交友的场所, 并建设综合婚姻登记大厅,围绕结婚、婚庆、婚介、婚育提供一站式服务;成立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解决青年就业创业的烦恼和问题,打造山城就业品牌,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