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视为国内钢铁行业最大并购案的沙钢集团收购南钢联60%股权,或突变。
据悉,南钢联的买方竞争对手已经演变成沙钢集团、中信特钢等头部钢企的相互博弈局面,谁能胜出尚无定论。
针对上述消息,南钢联上市公司南钢股份回应称,具体信息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卖方复星获悉,南钢联股权转让仍在正常进行中。复星相关人士表示:“复星将按照相关协议、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推动项目顺利完成。”
有知情人士向记者证实,沙钢已基本完成调整工作,正在积极推进股权转让协议的签署。
“沙钢此次收购南钢连刚60%的股权。虽然已经签订了投资框架协议,但另外40%的股权仍会对公司股权结构产生一定影响。”该人士称,不排除竞争对手通过南钢联的另一个股东南京钢铁集团“砍胡”。
沙钢收购南钢联可能生变。
2022年10月20日,南钢公告称,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以下简称“复星”)与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前者拟向后者转让南京钢联60%股权,交易对价不超过160亿元。
框架协议还约定,沙钢需要向复星善意支付80亿元。诚意金占顶级交易总额的一半,这在M&A市场还是很少见的。
公告还提醒,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本次交易仍需南钢联的另一股东南京钢铁集团放弃优先转让权和反垄断局经营者集中审查(如有必要)。后续,南钢集团是否会放弃优先转让权,能否通过经营者集中审查(如有必要),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引人注目的显示,南钢联有四大股东,复星占三席,持有总股份的60%,南钢集团持有剩余的40%股份。进一步的股权穿透显示,南京钢铁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南京新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南京钢铁集团51%和49%的股权,其中南京新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属于南京国资。
“如果南京国资或者南钢集团不放弃优先转让权,就会给其他钢企参与竞标的机会。”有市场人士分析。
回到这次交易的标的——南钢联,这家公司到底有什么魅力,能吸引头部钢企争相并购?
资料显示,南京钢联成立于1958年,是江苏钢铁工业的摇篮。2003年,南钢集团整体改制,资产重组。复星以16.5亿元的代价获得控股权。
截至2022年9月末,南钢联总资产825.52亿元,净资产372.18亿元,资产负债率54.92%。2021年,南京钢联实现营业收入776.14亿元,净利润46.96亿元;2022年前9个月实现营业收入529.2亿元,净利润20.48亿元。
南钢股份是南钢联的核心资产之一。2000年上市,2021年实现营收756.74亿元,净利润40.91亿元。
巨额收购考验各方实力
2022年以来,受需求减弱、钢价下跌等因素影响,国内钢企盈利能力明显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87147.0亿元,同比下降9.8%;利润总额365.5亿元,同比下降91.3%。以南钢为例,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0.77亿元,同比下滑43.02%。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此巨额的股权收购,考验的是所有参与者的实力。
资料显示,沙钢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2021年,其粗钢产量达到4423万吨,在国内仅次于宝武和鞍钢。2021年,沙钢集团在全球钢企中排名第四,营收1472亿元,利税173亿元。
“沙钢和南钢联的定位差别很大。销售区域重合度不高,主要客户没有重合。两者在主业上也是高度互补的。”有业内人士分析,沙钢之所以进行此次收购,并非单纯的“1+1”,而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高端产能比重。
如果能够收购复星的钢铁资产,2021年沙钢集团的粗钢产量为5581万吨,已经超过当年的鞍钢集团。
不应低估潜在竞争对手的实力。中信特钢作为特钢行业的领军企业,特钢年产能超过1600万吨,2021年产量1397万吨,排名全球第37位。2022年前三季度,中信特钢实现营收755.11亿元,同比增长0.73%;归母净利润55.4亿元,同比下降6.5%。
中信特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将积极寻找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标的,把握国内并购的机会窗口,以合作、合资等多种方式推进公司并购;同时,还将推动建立稳定可靠的原料供应基地,积极与特钢上下游企业共建特钢材料生态圈,逐步提高深加工比例,促进特钢材料生态圈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