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广东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支持母乳喂养,保障母婴权益,积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环境,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被列为广东省“十五”计划纲要和省妇女发展规划(2021-2030)重点项目,并纳入2022年广东省妇女儿童民生工作,纳入广东省儿童友好城市评价体系
据统计,广东省已建成产科9492间,2022年新改扩建1175间。广州、深圳、珠海、韶关、中山等城市实现了重点公共场所全覆盖。广东省各市采取多种措施助力母婴室建设:广州率先出台全国首个母乳喂养地方性法规;深圳率先将“公共场所母婴室比例”纳入妇女发展规划指标体系,并成立专门工作小组;东莞市连续三年将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纳入市政府实事任务,纳入市区体检指标; 中山市市、乡两级投入近1100万元建设母婴室。
2021年,我国首个母婴室安全标准规范《母婴室安全技术规范》在广东发布,明确了母婴室环境质量、卫生、配套产品、安全标识等方面的建设标准。2022年,省卫健委等14部门转发《关于印发全国促进母乳喂养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省妇儿工委办公室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要遵循“实用、共享、便利”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母婴室在南粤遍地开花。在机场、高铁站、火车站、地铁站、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交通枢纽,在步行街、大型商场、大型超市、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商业文化体育服务场所,在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行政中心、市民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等政府服务机构,在三甲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中心。在公园、旅游景点、标志性建筑等景点,在企事业单位(机构)、大型写字楼等办公场所, 母婴室随处可见。母婴室科学设置哺乳区、手术区、休息区、科普宣传区等区域,并贴心配备哺乳椅、尿布台、洗手台、饮水机等设施和用品。,营造私密、安全、舒适、便捷、温馨的休息哺乳空间,充分体现对母婴的关爱,以“爱”为背景,彰显城市的文明与温度。
为确保母婴室的良好运行和日常维护,各地加强培训,建立规章制度,加强示范引导,加强督导评估。广州借助第三方机构和信息技术,开展母婴室日常监管维护评估,把母婴室监管评估工程作为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圳建立了企事业单位、商厦、园区、工会等共建的“社会共建模式”。,并接受母婴室管理者、母婴室专家、社会监督员、儿童和公众的监督。中山市专门培训了母婴室的管理员, 发布8条文明使用母婴室温馨提示,定期进行现场监督,评选出最受欢迎的母婴室。东莞、江门、肇庆、清远等地建设了一批公共场所母婴室示范点,以示范引领和推动母婴室建设。汕头市建成了粤东第一家多功能大型母婴中心,配备了多间智能哺乳室、婴儿护理台、亲子阅读区、婴儿床等。
此外,为进一步提高母婴室知晓率,提高母婴设施利用率和服务可及性,韶关、惠州、茂名等地普及母婴设施安全使用知识,通过制作母乳保温袋、档案袋等宣传资料,印制宣传册、投放公益广告等方式,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优生优育、预防接种等健康知识教育。广州推出了“穗好伴”APP中“母婴室”的一键搜索功能,深圳、中山推出了母婴室地图,方便用户一键搜索、查看、导航,为母婴家庭出行提供了便利。许多地方也结合了信息, 数字化、智能化,打造一批多元化、多功能的母婴室。佛山部分县区已投入使用户外母婴驿站,配备智能扫码、智能周边监控、智能室内水电控制等功能。深圳、东莞等地还将推广移动母婴室在更多特殊空间场景的应用。
(她广东记者站李|朱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