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工业是以盐和电为原料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的基础原材料工业。氯碱产品种类繁多,下游产品数千种,广泛应用于农业、石化、轻工、纺织、建材、电力、冶金、国防军工等领域。,具有较高的经济推广价值,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有关部门测算,万吨氯碱产品带动的一次性经济产值在10亿元以上。
乌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伊克昭盟碱业公司(拉僧庙碱厂),创建于1952年。是我市首家以原盐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的企业。不仅开启了我市氯碱化工产业发展的先河,也成为我市氯碱化工产业发展的缩影。
1995年,乌海化工年产1.5万吨氯碱、3万吨盐酸、4000吨液氯建成投产,成为我市氯碱化工产业的重要支撑。
当时氯碱化工逐渐成为全市化工行业的主导产业。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乌海工业经济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从50年代末到上世纪末的40多年,是打基础时期。1958年,国家建包钢,乌海作为资源富集区开始大规模开发,初步形成了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机械加工等工业体系。
第二个阶段,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快速发展的时期。乌海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集中建设了三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和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煤化工、氯碱化工等重工业产品在自治区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第三阶段,从“十二五”开始,是转型升级期。乌海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乌海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推进产业升级延伸多元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下大力气壮大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层次,全力打造煤焦油、氯碱化工基地。
经过“十二五”的有序发展,依靠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乌海氯碱化工产业褪去了灰色的色彩,展现出勃勃生机。
目前,乌海拥有仪化、郑钧、乌海化工三家烧碱和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年生产能力各为120万吨。PVC产能占自治区的27%。
氯碱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内蒙古龙腾生物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年产草甘膦、甘氨酸等农药中间体为代表的农药及中间体产业在乌达工业园崛起。以乌海市蓝亚化工公司为代表的医药及中间体行业,其甲磺酸、甲磺酰氯等产品出口法国、德国、美国、韩国等国家及台湾省。目前,甲磺酸和甲磺酰氯的国际市场份额为18%。
乌海市氯碱化工和煤焦化工相互融合,硅化工进一步发展。内蒙古恒业成有机硅有限公司已建成年产25万吨有机硅项目一期工程,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生产线,填补了自治区硅化工行业的空白。未来,乌海将以工业硅为支撑,以有机硅单体为重点,以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为发展方向,实现煤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相互融合的产业新格局。
“十三五”开局之年,乌海积极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引进了聚乙烯(PE)多联产示范项目、乌海神雾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乙炔化工新工艺、航天十二院氢等离子煤制乙炔技术、卡博特气相二氧化硅项目、天津渤海集团苯胺、粗苯精制、促进剂等精细化工项目。 天津田波化工公司PVC糊树脂项目、西部环保有限公司酸性土壤改良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等。
随着这些项目的引进、建设和投产,乌海市实现了从“依托资源,打造支柱产业;拓展资源,建设精细化工;超越资源,培育替代产业,调整经济结构。从依托资源到延伸资源再到超越资源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推动了乌海产业转型升级。
自治区“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统筹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建设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示范区”。
乌海市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化工产业,进一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副产品利用水平,大力引进链条延伸、链条修复项目和上下游配套项目建设,促进煤焦化工、氯碱化工、硅化工耦合发展,提高能源资源转化增值水平,实现资源梯级利用。
做大优化氯碱化工产业,继续推进聚氯乙烯深加工,大力发展链条延伸和链条修复项目...乌海的氯碱化工走上了集群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之路。(记者郭婧)